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3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357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92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2005篇
理论方法论   345篇
综合类   4424篇
社会学   524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生态损害赔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救济性制度之一,其规范的目的、动机、价值、架构等诸构件决定着生境主体及其权利何以成立的基础性承载和充足性解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从人域契约的“人域法”层面确立了“生境”的独特价值、独立的存在权和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自然契约的“人际法”层面打破了“人域法”理论的封闭体系,将伦理价值植入环境法律规则之中,摆脱了传统“人域法”对非政治化和非伦理化的唯理主义形式的追求和表达,复兴了中华法系“法律应当伦理化而非工具化”的灵魂与传统,确立了法益保护从“人域优先”向“人际优先”法律价值的转换,丰富了环境法理学的秩序观念和学理原则,拓展了传统人域法“主体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界限与边界,为开启我国环境法从“主体模式保护”向“关系模式保护”生态法律观的变革与价值功能的转换提供了超越性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的空间生态理论展现着私有制批判、社会实践批判和共产主义为导向的批判等三重向度。在私有制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空间生态恶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强化了空间生态失衡,让空间生态发生了断裂;在社会实践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用实践改造空间生态比用思考解释空间生态更重要,认为思辨哲学忽视了空间生态实践,需要用革命实践创造更美好的空间生态形态;在共产主义为导向的批判上,马克思批判了以往空间生态中的阶级意识和僵化形态,号召打破僵化的空间生态结构,消除各类空间生态危机,实现平等、和谐、多样化的空间生态形态。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实现无产阶级对空间资源的全部掌握,迅速提高空间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空间的原初状态,实现人民群众的空间利益和美好的空间生态形态。  相似文献   
83.
儒家思想是以政治伦理为特征的。受其影响,文学成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教工具;儒家中庸思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形成了以“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道家关于“道”的论述,为文学本体论的建立奠定了哲学基础;道家“虚静”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自由翱翔的空间;道家以自然为美的思想开创了以自然质朴为美的审美观。儒道不同的思想决定了中国文学的两种性格,在文学的发展道路上,它们融合互补,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84.
试论庄子的“道”与中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产生于对真与美的追求中。庄子的“道”与浪漫主义艺术是相依相承 ,互为因果的。 (一 )“道”是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的思想基础。 (二 )表现“天籁”美的最佳方法是浪漫主义。 (三 )浪漫主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85.
关注“优存”的赏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美学凝结着关注人格提升的生命意味。这种特征尤其表现在赏美观照与鉴赏)观念中。其基本视野是把对自然的现照当作人生现照,把自然界看作人的生命发展与完善即优存的源泉和动力;道、儒、禅三大美学流派由于看待主客体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同,分别形成了养生、养性、养心的优存追求;而悟生与畅生的现照方式,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赏美之道。  相似文献   
86.
董仲舒系统地赋天以社会伦理规范和人的情感形式,发现了天的“美”。董氏哲学的重要观念“天人感应”是一种扭曲、倒置的人化自然的形式。董仲舒的美学表达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新的儒学精神  相似文献   
87.
“社会主义好哇,毛主席万岁!感谢村两委的照顾……”2005年4月8日.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徐屯村年届86岁高龄的村民王聚喜刚从北京旅游归来.已掩饰不住心中的兴奋和感慨。4月1日,在徐屯村自定的“老人节”里,该村党总支书记王辉、村委主任王木伟等村领导.组织村里124位60岁以上老人免费赴北京旅游观光,给节日的老人们送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88.
程励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6,3(2):204-210
通过分析我国西部流域开发中的不同争论,强调河流的审美功能也同样值得关注。在对美国《自然与风景河流法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促进公众的参与,通过加强流域总体规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河流保护体系,并形成统一的中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这将有力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创新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化自然作为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新陈代谢关系断裂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准则.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0.
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后期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神秘巫性色彩的小说,其致力于原始信仰的诗意表达和自然生命力的彰显,人神合一、人与动物神秘互渗、野性生命、本真人性、生殖崇拜等种种土家族巫文化元素渗透于作品之中,其巫性思维下的叙事方法则带给读者神秘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