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古典社会有丰富的尊老、养老思想和比较完备的养老制度。宋朝张九成曾说:孟子开口必说‘仁政’.而所以为‘仁政’者,必先养老。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春二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证明汉代的尊老落实在了政府赋役减免的实际行动中。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六月丁卯,幸赤城,亲见长老,问民疾苦,复租一年。可见免除老年人子孙的徭役负担是国家资助百姓养老的最普遍措施。宋朝真宗天禧元年  相似文献   
22.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29-137
明成祖御制《圣学心法》是明初官方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取法唐太宗《帝范》及宋儒编集的多种帝学书,以洪武朝《储君昭鉴录》、永乐初《文华宝鉴》为基础,逐步发展成型。内容涵盖君、父、子、臣四道,并以君道为主,重点阐明成祖时期的治国理念。其结构以《大学》为纲,宋儒心法为理论内核,旨在为后世君主提供治国法则、历史经验与理论指导。《圣学心法》在近世政治思想史中有关键地位,它体现了君主理论与儒家伦理的高度结合,是明成祖君师职责合一思想的确认及其对治统、道统关系的处理结果,对后世的帝王之学及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3.
《社科纵横》2017,(5):55-61
理雅各的易学太极观形成于19世纪中期由西方传教士发起的术语之争阶段。围绕God的汉译译名之争,理雅各通过援引宋元理学家的易学诠释理念,一方面努力发掘《易经》中太极等同于最高人格化存在帝/上帝的神学意蕴,为自己的帝译论张目立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发掘理学家物化太极的一面,以期推翻论辩对手的神译论主张。理雅各的易学研究由此在客观层面上兼备了彰显理学内部体系矛盾和加强中西思想沟通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24.
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史记》上这轻轻一笔,成为了湖南永州重若千钧的记忆。苍梧山,又名九嶷山,位于永州宁远县南端,距县城三十公里。现在,人们到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都会到舜帝陵拜谒。舜帝陵庙最早建于九嶷山的大阳溪畔,夏朝始建,历代几经迁建修缮,现在基本恢复清初建的原貌。  相似文献   
25.
潘澈 《东方论坛》2021,(2):113-122
对于舜之“怨慕”,朱熹作出了不同于孟子的解读。这是基于心学、理学内在逻辑的不同。孟子作为私学之儒,和孔子一样,是主张士君子的阳刚人格的,并且从性向善的人性论出发,协调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而以君臣父子关系都属对待关系;依此,将舜之“怨慕”解读为舜对父母的既怨又慕。朱熹则作为官学之儒,以所谓“气质之性”协调理学先驱荀子的性向恶论,以二歧化思维把天地之性、天理绝对化,以公去私,视君臣父子关系则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关系;依此解读,舜之“怨”只能是自怨。  相似文献   
26.
苍梧夜月     
叶梦 《老年人》2014,(6):40-40
正走进九嶷山的群山之中,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有恍若隔世的感觉。这个世界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喧嚣,这里的山、水、石、月,都远离了尘世,在我的印象中,仿佛是在一个另外的星球了。九嶷山,是舜帝最后的归宿,是安息他的灵魂的地方。过去,舜帝于我们相距很遥远。因为三皇五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笼统的先祖,亦可以说是一个抽象的精神的祖先。没想到到了九嶷山舜帝陵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竟成了舜帝家的人。这个发现  相似文献   
27.
隐喻是通过一种领域内的词汇来描绘另一种领域内的现象,目的是为了理解、认知新事物。一个词语创造和产生,新意义的扩充压缩增加等,隐喻发挥着巨大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隐喻化新词不断出现,即以一定的语音形式用已存在的概念去表达新事物的词语。这样的新词大量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在网络中突出。这篇文章以网络中出现的新词X帝结合语料,对这一新出现的语义特点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已发掘此类词语的发展脉络和走向,并对以后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8.
第一次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等国即提出觐见清帝的要求。此后,外国使臣是否以跪拜之礼觐见清帝,成为中外难以逾越的外交障碍。中英修约期间和同治帝亲政后,外国方面再次提出觐见问题,并与清廷展开交涉,清廷内部亦就此发生激烈争论。1873年6月29日,日本大使和西方各国公使分别以作揖和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这一原本属于外交范畴的礼仪之争带有明显而浓重的侵略色彩。同时,清廷觐见礼仪的变改,使其从天朝大国的自我封闭中醒来,步履蹒跚地走向了世界,这又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29.
《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籍中记载的“鸟田” ,古今学者或解为“以鸟助耕” ,这是对的 ,但不是借鸟除草灭虫捕鼠肥田 ;或解为“鸟类与农业只是物候关系” ,这是误解 ;或解为“源于鸟、狗取谷种神话 ,本指水稻、浮稻和水田” ,这也是误解。本文运用文献学、训诂学和民俗学证据 ,通过分析古代水田的耕作方式 ,进而指出 ,“鸟田”与“人田”、“麋田”、“象田”一样 ,不过是借助鸟足、人足、麋足、象足践踏淤泥 ,以“耕”其田 ,而种稻谷罢了。  相似文献   
30.
"五教"最早出现于《尚书·舜典》,根据不同的言说角度又可称之为五常、五典、五品,通过辨析其丰富的内涵,笔者以为"五教"的历史传播方式有二,就其内容言,"五教"随着现实的需要而传播发展;就形式而言,由身体力行的体验式传播,发展为身体力行的体验与修身养性以及学者义理发掘传播并重。欲建成和谐之社会与和谐之个体,在当代物欲世界中,除去物质因素外,保持社会人际之间的和谐与个体灵与肉的和谐,秉持护心、修身、力行的心性护持之法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