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71.
深秋的北京,迷人不仅在于形,更在于气,值得郁达夫写出经典名篇《故都的秋》。"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相似文献   
172.
韩闻 《职业》2014,(4):38-38
苏轼,北宋时期大才子,他学识渊博,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因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苏东坡。苏轼是宋仁宗时的进士,宋哲宗时的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因其性情豪放刚直,又恃才傲物,在官场大起大落,这也成就了他对人生的更深思考,迸发了更加辉煌的才情。  相似文献   
173.
宋海珊 《社区》2008,(20):57-57
近日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悟颇深,尤其是读到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快乐哲学”四个字。 提起苏东坡。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多舛的命运。他因反对王安石为首的“新政派”而遭神宗罢黜,后义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而罪贬黄州,暮年还被流放到岭南,几乎一直都生存在充满矛盾的党争之中。  相似文献   
174.
《金色年华》2009,(5):27-27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175.
张伟 《阴山学刊》2010,(6):125-125
在我的书架上,有两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本是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是林语堂经典名著丛书中的第四册,竖排版,繁体字,小字号。后来在席殊书店见到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是20世纪四大传纪丛书中的一本,横排版,简体字,字号也比较大,就买下了。《苏东坡传》和林语堂的其它文学、学术著作一样,都是他在关国用英文写的,我们读到的中文版,是翻译过来的。我手里的两个版本,均出自张振玉先生的译笔.可见其权威性。近日拿出来重读,从译者序里读到一段文字,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76.
孟天运 《东方论坛》2006,(6):128-128,F000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东坡游庐山印象。读《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研究》,使人油然而生此感叹。以往海内外有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研究非常广泛,可谓硕果累累,研究领域涉及三苏文学、艺术成就、政治思想、生平、后裔等多方面。仅古今中外有关苏轼研究成果,就有苏学大家曾枣庄等著《苏轼研究史》专书洋洋几十万言介绍。然而就研究者们的学术出身来看,则大抵系出文学,史学出身者不多,研及三苏日常生活者更是少见。本书作者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对苏氏家族进行深入而广阔的系统研究,让习惯了对三苏进行文学解读的人们看…  相似文献   
177.
改联立志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即兴写下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自幼天资聪颖,在父亲的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经过几年的努力,小小年纪的他学业大有长进。亲友们见了,都赞不绝口,纷纷夸奖他是个难得的“神童”。  相似文献   
178.
提到苏轼苏东坡(1037-1101),人们总要跟中国的传统文化说到一起。因为在他身上可以说是融会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就其典型性而言,中国文学史上无人堪与之比肩。林语堂先生曾在为他立传时说:一提起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足证这位古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9.
无事此静坐     
李国文 《社区》2014,(8):53-53
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儋州.在室内题了一首诗: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东坡还告诉朋友:“世界上没有任何延年益寿的方药能有此效果.既无反胃呕吐和其他副作用.又省药费,并且人人有效。只是没有好汤送服,好多人咽不下去。”  相似文献   
180.
一今秋十月去东台,得赠《王劲松书法》一册(言恭达先生亲题书名,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新著设计为近正方形十六开本,装帧简洁而大气,精选书家近年所书篆、隶、草、行、楷等多种书体代表作二十余幅,其间穿插安排了五篇耐人寻味的说艺之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书家精品。我一页页地翻读、端详、体悟,恍如置身于早晨云烟尚未散去的林木之中,那里面的幽静、深奥、清新、健朗,令我留连忘返,深陷其中。于书画我愧无亲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