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雨 《老友》2008,(8):53-53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酒色财气诗。这些诗幽默诙谐,富含哲理,读来妙趣横生,兴味无穷。宋朝时,大学士苏东坡经常和好友佛印禅师谈论诗文。有一次,说起酒、色、财、气这个话题时,两人的意  相似文献   
22.
苏学不仅以其耀眼的文学成就、更以一种执着人生、超然物外的人生范式独立于有宋一代。苏轼作为苏学的中坚人物,追随者众多,且独具特色,在当时就与洛学相抗衡,这与苏轼对待同门的思想息息相关。苏轼在《东坡易传》的同人卦中首先指出同人之同,必须是诚同,即出自内心的相同;提出天与人  相似文献   
23.
大约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远在故乡的祖父屡次来信要我读点宋人的词.不久,还寄来几十首他亲自选集的宋词,婉约与豪放的都有.我却比较喜欢读苏、辛的豪放派词,特别是苏东坡的词.虽然他的大江东去已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我也能流畅地背诵,但我更喜欢他的<定风波>.随着风月的推移,经历了重重风波,我也越来越喜欢这首词.它似乎伴随我走过漫长而艰难的人生道路,也扶持我度过也有风雨也有晴的若干时日.几十年匆匆地过去了.在没有纷扰和半夜静思的时候,我也还不时地重温少年时曾经读过而至今犹在记忆的<定风波>.  相似文献   
24.
绝境     
陈鲁民 《领导文萃》2011,(3):116-118
我常常想到绝境这个凄凉的境遇。想到绝境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因处于绝境而生得壮丽、生得热烈的人们。比如苏东坡,被放逐到偏远的黄州,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他处在绝境的境遇中了。但是,这个绝境却成全了苏东坡。  相似文献   
25.
单守庆 《社区》2012,(1):55-55
湖北黄州的豆腐,自古出名。精于烹饪之道的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亲自操勺,创新豆腐菜肴。名品豆腐加上名人烹制,酷似猪肘,质嫩色艳,鲜香味醇,人称"东坡豆腐"。东坡豆腐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沥油;锅内放底油、笋片、香菇和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  相似文献   
26.
韩孝俊 《可乐》2011,(7):27-27
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苏东坡和黄庭坚太过耀眼,米芾总是在他们身后露出点头脸。米芾在书画上惊才绝艳,苏黄不能相比。自创高格之外,他还善临摹,《宋史》称其"至乱真不可辨"。米芾常借别人收藏的古书画观赏,遇见喜爱的就临摹副本,然后将真品赝品一并归还,  相似文献   
27.
据说苏东坡当年被流放黄州岭南,“每旦起,不招客与语,必自出访客。诙谐放荡,略无畦畛。有不能谈者,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日:姑妄言之”。后世的蒲留仙则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相似文献   
28.
文章主要论述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有一个由少年憧憬到科考结缘,后因实地访览而进一步迷恋常州,直至形成情结、终生不渝的历程.阳羡买田,中年两次"乞居常州"、一度恩准居常及晚年终老常州,是苏东坡常州情缘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指出,苏东坡对常州情有独钟,由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因素促成,而人和是苏东坡深情钟爱并乞居、终老于常州的主要条件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9.
苏东坡的“活法”是文化软实力中的硬货。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北宋胡宿最早提出诗学“活法”说。苏东坡的诗文集中虽未发现“活法”二字,仅在其《东坡志林》卷八里有“法活”二字,但这无碍他将胡宿提出的“活法”说扩充拓展应用到极致。“活法”说的提出,为中国诗歌由“唐音”向“宋调”的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天,对“活法”说,应该放置到更广阔的空间、更大的传统文化格局下重新审视。“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如何因“活”而“活”,是人类文化史上经久不衰的命题。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和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文化文明,要注意大众与小众、专业与现实、话语表达等关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