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98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07篇
理论方法论   135篇
综合类   1605篇
社会学   236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五四"时期,乡土小说的产生、繁荣,是在西方文明这个"他者"的介入下,作家借用了"他者的眼光"来观照自身的乡土文化并诉诸文字的结果。乡土小说中普遍的"反叛与眷恋"的二重主题,反映出文化变迁中主体的矛盾冲突与调适过程。"他者眼光"实际上是一种借鉴异质文化以批判、完善本民族文化的启蒙视角。  相似文献   
962.
作为联邦德国第一部获得世界声誉的长篇巨著,《铁皮鼓》从呆小症患者奥斯卡.马策拉特的视角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难以言说的历史。苏珊·桑塔格的专著《疾病的隐喻》则通过切身经历深刻剖析了疾病所隐藏的道德涵义和社会不公。本文以疾病的隐喻意义作为切入点,探究隐藏在《铁皮鼓》华丽的故事叙述和奔放想象之下的个人的、历史的、政治的隐含意义:个人作为病人、犹太人作为劣等民族作为多余的他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963.
李丹琦 《理论界》2007,(10):212-213
女性之于男性的弱势使其流于社会的“他者”地位,但占据两性一极的女性却难于安守非主体的本分,掀起了自救的女性主义思潮。本文剖析了女性主义的形成背景,女性的社会身份、生存窘境,力图通过透视女性的存在状况,寻求女性自我确证的认知方式,从而修筑一条良性发展的女性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64.
随着交易的发展和通信工具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传达者来传达信息。但传达者的传达往往会出现错误,而我国合同法又只规定了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责任,却没有规定传达者的责任,这无疑是一个立法上的疏漏。因此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合同立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65.
英国"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处于社会的"他者"地位而受到关注。作者把独特而深刻的自我性别体味与确认、女性思考与现实感受、道德焦虑与生命热情贯注于作品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建构男性主体力量的"他者"女性形象,另一类是颠覆男性主体的"他者"女性形象;前者是认同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后者则是颠覆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66.
白先勇域外题材小说的创作集中在小说集《纽约客》中。白先勇在作品中展示了在异域生存的中国人被放逐的心灵事实 ,面对着一种格格不入的异域文化 ,这些被放逐者无法在心灵中取得统一而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意识和危机感 ,最后步入生命的虚无。随着时间的淘洗 ,白先勇域外小说中的压抑感也逐渐淡化 ,凸显的则是作家物伤其类的深在关怀。  相似文献   
967.
杨大春 《文史哲》2006,(3):150-156
“解构”首先是针对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内部策略”,但不可避免地涉及与其他文明的“内外关系”。哲学与非哲学的“同”“异”关系于是呈现出两种表现形态:在西方文化内部,哲学始终摆脱不了与文学艺术的关联;与此同时,西方的哲学文化必须正视非西方的非哲学文化。德里达承认了作为他者的异质文化的地位,但他依然没有摆脱“种族中心论”倾向。  相似文献   
968.
乔治.爱略特以其独特的道德关怀被誉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发展者。针对当时功利主义思想对人的影响,她在作品中以道德说教的方式,表明了仁爱与宽容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两种人物行为与结局的对比,宣扬了自己以“爱”为核心的人本宗教道德观。  相似文献   
969.
《比较诗学》以"基础文类形成了原创诗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基础文类"将三个主要部分联系在一起,每部分内容的前后安排又环环相扣,逻辑结构十分严密。另外,它从书名到研究途径、从概念的界定到具体的论述都呈现出一种温和宽容、客观、谦恭的开放姿态。《比较诗学》这两方面的特点给我国当前比较诗学理论以有益的启示:一、"比较"是比较者与两个被比较者三维视界的交融,反思比较者视界是确立可比性的具体途径;二,相对主义不应是选择判断的标准,而应是研究中所持的态度,这就是"公正、慈爱、完整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970.
马克思将人置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指明人以实践的方式,实现、确证自身存在.生成历史的人,体验因差异而产生的个体存在感,并由所归属的族群、生产社团、政治联结中获得群体的归属感,最终作为人"类"成员,获得对生命本体的认识,进而在认同自身与他者后产生安全感.游走在个体、群体、类三个存在形态划定的历史边界里的人,在与他者的"共在"中,完成自身的存在.被抛入世界中而存在着的人,由于出场时的被动和被先天决定的共在生活境域,对意味着摆脱"非我"束缚的"自由"格外执著.在意志语境之外的自由,尤其在现实的社会-行为的角度上,自由总是与"他者"不可避免地联结着.人的"共在"状态下,自由,总是在个体与类、自在与共在之间,有着不可割断的内部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