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51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59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95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1361篇
社会学   297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萧的长篇小说《筸军之城》,究其内部属性而言,实为当代文学制度规约下的宏大题材小说,其以浓厚的女性自我意识、家族观念和边地风情为写作基础,写就了超越的族裔认同、国族想象,并意图获得一种超越的文化认同;在叙事技巧层面,小说以替补与重复的方式塑造英雄,在母性情怀与男子气概之间寻求平衡,以此建构了筸军的英雄血统,进一步丰富了湘西世界的“边地”内涵。  相似文献   
42.
43.
吕文利 《兰州学刊》2007,(2):172-175
清代蒙古票照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出入蒙地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实施封禁政策的产物.它在法律上有详细的规定,是清代封禁政策在法律上的具体表达.它的推行对强化蒙古地区的控制,阻止汉人大规模流入蒙地产生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文章论述了蒙古法律文献对研究蒙古历史的重要性,追述了蒙古法律及其机构产生、发展的过程,阐述了札撒、《蒙古—卫拉特法典》、《喀尔喀法规》的版本、性质、内容、特点及其效用。  相似文献   
45.
《蒙古秘史》是蒙古学、蒙元史研究必不可少的第一手史料。正是其所处的位置与自身拥有的价值意义,促成自上世纪以来研究、考证、笺注、释对等一系列工作的繁荣。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人对《秘史》的文化蕴层有所意见,但却是零星和不够全面的。①本文从物质文化蕴层、精神文化蕴层及其史诗性文学和语言价值几个方面考察《秘史》,以期对《秘史》的文化蕴层给予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胪列。  相似文献   
46.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麽经布洛陀>(又称<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英译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它翻开了壮族典籍以至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典籍英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将摸索出壮族典籍英译的规律,以指导壮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活动.基于对史诗的审度,文章还对经诗的翻译提出了"以诗译诗,打造精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47.
八旗蒙古兵是绥远驻防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呼和浩特民族关系史中极具特色。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 ,对绥远城八旗蒙古的由来、驻防、变迁、官制、人口、俸饷、分布、名姓、教育、风俗及归宿等 1 1个题目进行初探 ,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8.
本文将近年来学术界对清朝《理藩院则例》的资料整理、研究概况,作一简要回顾,主要对其名称出现的时间、与《蒙古律例》的关系、体例版本、性质等有争议的问题作了阐述,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理藩院则例》的关注。  相似文献   
49.
历经三天的流浪生活,在纽约完成痛苦的成长历程,到最终沦为现代荒原式的汪洋中不可能之舟上的英雄,霍尔顿将传统英雄的流亡、追寻和替罪羊原型解构得淋漓尽致。荷马时代历经磨难而凯旋的英雄,在塞林格笔下蜕变成了霍尔顿式的对地理家园的唾弃和因精神家国的丧失而无根之人。这一切都是在主人公对传统英雄原型的解构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50.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7,34(1):94-105
《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水浒传》不仅在叙事艺术上经历了反复锤锻,同时也积淀、凝聚了“近古”以来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普遍的观念意识和情绪心理,形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