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72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535篇
人才学   33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91篇
理论方法论   257篇
综合类   2932篇
社会学   981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学经营的“真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基础知识的培育、素质教育、责任感教育;“善教育”是对地区及国家社会的贡献教育;“美教育”是对国际社会及人类的义务教育。音乐和美术对于全球化大学的经营人来说,是智慧的源泉和知识的统摄。相互承认、关怀、尊重差异的音乐的和解精神,打破固有观念、培养创新力的美术的创造精神,才是全球化大学经营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2.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在中国音乐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本质、审芙感受和社会功能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豫剧新歌是采用豫剧音乐或唱腔音乐素材 ,运用歌曲创作的旋法技巧创作的艺术新品。其产生的前源是“散曲” ,内因是音乐文化的多元化 ,外因缘于豫剧的衰落 ;其发展阶段可以分为萌芽、奠定基础、逐渐形成和较快发展四个阶段。符合一门艺术形式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巴赫是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德国的音乐巨匠,被誉为“现代音乐之父”,他创作的赋格成为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巴赫的音乐创作根植于德国民间音乐,音乐语言丰富,个性多样。其赋格创作特征表现为:赋格曲式结构上的扩大,调试和声方面的拓展,以及创作技法与音乐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欧阳 《现代交际》2008,(9):26-27
每个母亲都会在圣诞节前为孩子准备小礼物,但在英国坎布里亚郡卡莱尔一所漆黑、幽暗的贫民屋里,只靠去救济站领牛奶和面包果腹的母亲莫拉格实在无能为力,她告诉儿子:"我的宝贝儿,今天圣诞老人给你带了首歌,让我唱给你听!"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音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歌曲的艺术处理要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充分运用力度、速度等多种表现手段,并调动、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把歌曲的艺术处理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19.
“士”是我国古代对知识阶层的称呼,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魏晋时期起,音乐已逐步成为士人所必备的个人修养,成为评击社会、培养意志和精神自慰的重要手段,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琴赋》,阮籍的《乐论》为我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杰出作品。然而,没有政治、经济上的实力,“士人”是不会获得音乐的真正自由的。嵇康、阮籍的结局便是例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