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37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朱供罗 《云梦学刊》2007,28(1):124-126
圆形叙事模式是一种叙事结构模式,指文本叙事从起点出发,经过一个叙事过程,达到叙事终点,由起点到终点并不是按时间顺序自然发展的一种直线性叙事,而是终点又回归到起点,并对起点有所超越而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近似的“圆”。《西游记》的叙事模式正是圆形叙事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2.
明代心学思潮与《西游记》的关系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而关于吴承恩与心学人物的交游及阳明心学对吴承恩思想和创作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考察与研究则少有学者涉足。从文献资料考证可知,吴承恩本人与心学人物万表、徐阶、李春芳、胡宗宪等人有直接接触,而与吴承恩交往的文友、亲戚、同乡、官府及各方面人士中几乎有80%以上与心学人物有过或多或少的交往和接触,这就使吴承恩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心学思想,从青少年到晚年一直处于浓厚的心学氛围之中,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3.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6,(2):96-102
队戏《唐僧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演变过程中失落已久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表明了《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在宋元时期曾经依赖于三晋地区的戏剧形式而迅速生长增殖。它的重新发现,启示我们还有更早的原生取经故事,也使我们注意到杂剧《西游记》对佛教的孙悟空取经猴与道教的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猴的文化整合,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厘定《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4.
韦利的《西游记》英译本Monkey在英语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语言、文化两个方面探析韦利的翻译风格,认为译者一方面尽量用陌生化的直译方式传递原著的异质性,使读者经历一场别开生面的异国文化旅行,另一方面,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译者作了适当取舍,从而确保译本流畅自然。然而,由于太过重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者对部分承载汉语文化特质的文化负载词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这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05.
明代话本戏剧和小说演义中有关流沙河的故事地域可能受宋元明文献中四川汉源流沙河与三藏的传说的影响,也可能受明代文献中将西北唐代大流沙沙漠、沙河戈壁荒漠演变成流沙河的影响。明代西北和西南的火焰山见于记载,但将其与唐僧取经联系起来的首先是在明代戏曲、话本之中,并不是在历史文献之中。火焰山与唐僧取经联系起来,反而是受《西游记》等明清戏剧话本、小说演义的影响才附会到景观上的。通天河的地名出现较早,曾特指有三条河流,早期并没有与唐僧取经联系起来,更没有晒经石的传说和遗存,在西南地区反而是早在明前期就出现唐僧取经的晒经石的传说和遗迹。历史上很早就有白马驮经的历史与传说,后来在元明以来文学叙事中开始出现白龙马的传说,而在历史叙事与民间景观附会中,明代前期以来白马同时也演变成白马和尚山和白马护经的故事。《西游记》的白马和白龙马故事,可能受此影响。《西游记》女国主要是受汉唐历史语境的葱岭以南的东女国和文学语境的宋代女人国的影响而来。通过唐玄奘取经历史的演绎个案,发现中国古代的景观附会呈现地域泛化和情节神化两个特征,其中地域泛化对中国古代文本叙事、景观附会的影响很大。历史事实的源文化会直接衍生出真实的历史景观、民间口述传说、民间附会景观三种前文化,进而影响到文本叙事,而文本叙事又会产生新的景观附会和口述传说,形成后文化,反过来又会再影响文本叙事。  相似文献   
106.
王晓渔 《今日南国》2010,(13):59-61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1988年,电视剧《西游记》;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1996年,电视剧《水浒传》。四大名著第一次“触电”,经过10年的漫长时间。第二次“触电”,却在一年前后。2010年刚刚过半,新版《西游记》、《三国》、《红楼梦》已经先后登场,新版《水浒》也拍摄完毕,只待良辰吉日,走向观众。  相似文献   
107.
西游记》的主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热点。其中"游戏"主题说自有其贯穿始终的一致性,早在明清时期批评者便根据古代文化传统提出"游戏说",后经五四时期胡适、鲁迅等现代新文学大师的大力提倡,至改革开放新时期又有吴圣昔等研究者的重提。这些不仅开拓了《西游记》研究的新视角,而且在关键性的历史时期对《西游记》研究回归到文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古代三部名著中有三支著名的团队:《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集团、《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西游记》中的取经的唐僧团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团队在组织中的作用已日渐凸显,但是,团队的组建与管理,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有人说,这与我们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是否要立足本国,先了解中国传统的团队,然后再打造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团队,最终促使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呢?  相似文献   
109.
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一形象的人生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和生命的意义。童年的孙悟空生活在世俗之外的净土之上,他活泼开朗、顽皮可爱;青春期身体和人格开始发育和成熟,原始的野性和赤裸的欲望像潮水一般涌现而出,面对这种足以毁灭一切的生命力量,吴承恩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最恣意的绽放和随之而来的沉重;成年是理性、明智的代名词,在观音菩萨不失时机的引导下,孙悟空开始按照“社会原则”来行事,在严谨的社会秩序下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最大空间,并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西游记》题旨、人物、故事以及思想内涵的全面分析,探讨其在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中的积极意义,认为《西游记》所表现出的异域探索的开放意识、抗争与进取精神、自由与秩序的辩证统一、无所不在的“变”的哲学、人格理想的批判精神、团队和群体奋斗的精神以及人才思想,是民族振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