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36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西游记》单音节动词重叠式VV与V-V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西游记》单音节动词重叠式VV与V -V全部用例考察的基础上 ,从句法功能、表达功能 (从时间特征看 )、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对两式的差异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2.
在目前人们尚未发现大略堂刻有另一种形式的《西游释厄传》,以及《西游释厄传》只存在着大略堂所刻的文献资料记载之情况,大略堂《西游释厄传》,即可简称为《西游释厄传》。而这种因便于行文而简称的《西游释厄传》,就是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也即世德堂本的底本。  相似文献   
83.
西游记》主题多年来一直是古典文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将《西游记》割裂开,再分别从人类的死亡情结、大乘佛教对小乘佛教的取代以及游历动物王国三个层面对《西游记》的主题进行重新探讨,指出它是多主题的揉杂。  相似文献   
84.
他出生在京剧世家,从小受艺术熏陶,很自然地走上了演艺之路。他成功地塑造了《西游记》中唐僧这个角色,成为最后取到真经的一位唐僧。他和比他大十几岁的陈丽华结婚。婚后,他悄然退出荧屏,走出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85.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时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团队刚刚组建,尚处于团队的磨合期,师徒四人的价值观、性格、经历、心理状态截然不同,师徒之问的沟通不足,默契程度不高,悟空火眼金睛,但性急、遇事不请示领导,八戒贪色、偷懒、馋嘴,喜好溜须奉承邀功弥补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悟空与八戒相互较劲内耗,沙僧的协调工作效果不明显。同时作为领导的唐僧领导水平不高,战术上轻敌,对取经的危险认识不充分,固执己见,不善于分析问题,不善于反思,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辨别真伪的能力有待提高,激励手段不足,方法论也有问题,  相似文献   
86.
西游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和魅力的文化之一。在江苏沿海开发、东中西合作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战略驱动下,连云港作为《西游记》创作背景地、辐射源,发展《西游记》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地域特色优势和社会心理优势。提升连云港《西游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科学途径在于遵循文化市场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基础资源,注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开发,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实施行业跨界,协同创新,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87.
佛教谓须弥山四方咸海中有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各洲间有咸海相隔。通过对孙悟空两次西游历程的研究,发现《西游记》借用了四大部洲的名称并对其进行了改造,认为这是受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海域观念的影响,并受玄奘取经史实以及取经之人必须历经磨难才能取得真经的主旨的约束。指出《西游记》虽是神魔小说,但它把佛教虚设的四大部洲与现实中的地理区域密切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反映了明人的地理观念。  相似文献   
88.
对于《西游记》需用文学接受理论来认识其双重价值;认为该著主题是反映农民起义斗争,这种观点本身,就是误入农民起义的史学理论的泥沼所致;探索《西游记》的主题,不应仅仅局限在对主人公行为的解释上,作家设置孙悟空传奇经历这条线索,是为了展示封建统治阶级体系的罪恶;《西游记》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对观实社会黑暗秩序的抨击和否定,而不是理想的预示。  相似文献   
89.
90.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无疑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它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直接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人进行了哲学思考。从中可以发现,小说文本既与陆王心学有某种联系,又不尽如前人所论是一部所谓"收放心"之作。孙悟空的诞生及其与生俱来的带有原始野性特征的个性自由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类童蒙时代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形象化体现。作者在肯定人类这种个性自由精神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对文明社会秩序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因而在以"普渡众生"为目标的取经事业中,让孙悟空完成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超越,成了正果,即实现了自我完善,实现了人的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这也正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