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9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39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716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544篇
社会学   138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王献军 《西藏研究》2003,29(3):12-18
关于西藏政教合一制的覆亡这一课题,目前学术界尚无人进行专题性的深入研究.为此,笔者特将这一课题中尚不被我们认识清楚的数个问题一一加以分析、研究,以求我们对这一课题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西藏新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扎西达娃、色波等少数民族作家为代表的西藏作家创作的一类小说。本文以西藏新小说为研究对象,将它置放在寻根文学背景中,审视西藏新小说关注西藏地域文化、进行形式探索两个突出特点,以此呈现西藏新小说之于寻根文学思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噶玛噶孜画派在甘孜藏区的传承与变迁进行了探讨。文章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重点对噶玛噶孜画派在甘孜藏区的传承中心德格八邦寺的传承与变迁模式作了具体分析。第二部分探索了在当代条件下,噶玛噶孜画派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传承关系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第三部分对噶玛噶孜画派在康区的传承中产生过极其重要作用的代表性传承人司徒.曲吉迥乃、通拉泽翁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很早的时候,西藏就是男人心灵的归宿。那座雄浑的,让一切野心匍匐的高原,成为所有在都市生活中疲惫不堪的男人,心灵向往的“麦加”。在所有有关假期的憧憬中,“我要去西藏”在一段时间内总是从男人的嘴里脱口而出。想象西藏的风割在自己的脸上,茕茕独行于高原之颠是男人最美的梦境。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西藏3·14暴乱及4月7日奥运圣火巴黎传递受干扰等事件发生以来,《欧洲时报》收到了大量读者、学者和法国各界人士的投稿、来函,纷纷对上述事件发表看法。该报登载了法国社会党前部长、现任参议员让-吕克·梅朗雄  相似文献   
17.
抢救班禅1985年5月,中央保健局正式恢复时,时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王敏清兼任局长。1989年1月28日,王敏清接到一个从西藏日喀则打来的电话,通知他班禅今晨4点多发生心肌梗  相似文献   
18.
试论西藏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对于高校保持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育部“质量工程”对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和西藏高等学校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新的发展思路出发,论述了西藏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以及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书首次全面详尽地向国内读者介绍了惊人的“再造中国”构想——大西线南水北调战略。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每年从西藏水系中调2000亿吨沿朔天大运河输往干旱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包括新疆)地区,同时永解黄河水祸,中国北方实现内河航运,运河区解决数千万劳动力就业问题,高原截水还将使印度孟加拉消除水灾……这究竞是痴人说梦还是科学构想?赵南起上将在本书序言中写道:科学应提倡争论,重在调查。下文节选自此序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民族文化产业的推进,藏族唐卡向外传播的范围也随之扩延,从相对传统封闭的家庭和寺院的佛堂,日益频繁地流转到藏地以外的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公共空间的展厅。空间的转换意味着,围绕"唐卡"这个视觉图像而形成的一整套观看机制,包括从观看空间、观看主体及其观看模式,乃至观看对象——唐卡其本身的内涵也都相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