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4篇
社会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不仅有益于欣赏毛泽东诗词的磅礴气势、恢弘意象,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英语鉴赏水平及翻译水平。以关于“天”的翻译为语料,比较分析中外多个英译版本中对“天”的翻译,总结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大部分“天”及其含有“天”的词语主要有三层含义:天空、自然、天公。“天”的含义不同,译法也应各异。通过评论这些翻译,同时提出个人观点:将“天空”之“天”翻译成sky较达意;将“自然”之“天”翻译成nature较贴切;将“天公”之“天”翻译成heaven较传神。另有少数含有“天”字的词语,需联系上下文,遵照“最大限度再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这一原则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7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在各自的习语上。本文首先从英汉语言比较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差异对习语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如何用异化译法和归化译法消除文化障碍,传达习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3.
许渊冲教授在《中国古诗词六百首》中对宋词叠字的翻译处理方法与安德烈·勒菲弗提到的诗歌翻译“七法论”(音律法、直译法、韵律法、诗词散译法、同韵法、无韵法、意译法)不谋而合。与很多译者孤立使用某一种诗歌翻译法不同,他混合应用了以上“七法”,在使用解释、缩译、略译等手段来意译一些诗歌的同时渗透了诗歌所暗藏的文化底蕴,回应了安德烈·勒菲弗和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翻译研究必须“转向文化”的呼吁。  相似文献   
74.
"剩女"一词在网络上译法五花八门,通过分析发现各种译文都存在一定弊端。对于这种英语国家也存在的新现象,最简单恰当的译法就是归化译法。  相似文献   
75.
赫哲族谚语是其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在翻译赫哲族谚语时,考量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至关重要。而归化翻译法与异化翻译法正是针对翻译中文化异同因素的处理所提出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6.
论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监检假设证明语法翻译法便于学生丰富英语知识,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度和英语读写译的能力,而其中的输入假设证明交际教学法则便于学生提高使用英语的流利度和英语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结合使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7.
78.
英诗汉译,从最初的"民族化"译法,渐发展至"自由化"译法,再采用分别注重字数与顿数的译法,直至二者兼顾的译法,在这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译者对英诗原作中的"异"经历了由陌生、质疑、排斥直至最终的接纳;蕴含于原作中的"异"在译作中得以释放,此间不可忘记的正是译家们所做的大胆尝试及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79.
译法、直接法、听说法是最为习见的三种外语教学法。这三种方法具有互不相同的特点、功能和弱点,在教学中必须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0.
语法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讨论和争议很长一段时间。一些语言学家和教师认为语法在课堂教学中无足轻重,可以忽略,但是另一些人指出语法是语言基础、必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语法的作用,探究语法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