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08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03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58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964篇
社会学   30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革命+恋爱"这一小说模式深刻地反映了政治与审美的合谋关系,而装载着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身体充当着它们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连接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功能.由于对个人经验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无视,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只是徒具获得民众情感认同的条件和形式,却并未透过个人的身体表达特殊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性内容.  相似文献   
172.
宗族祭仪是理解中国汉人宗族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能反映宗族内部的房支结构关系,也能检验一个宗族在地方社会中的位置,包括与他姓宗族的关系。宗族祭仪同样可折射出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观察宗族祭仪不仅仅是停留于祭祀组织、祭祀活动、祭祀功能的考察,同样要高度重视它与特定地理文化空间的关系以及它的文化表达。其中,宗族的祭祀场所是宗族祭仪非常重要舞台。只有把宗族祭仪放在祭祀场所这一特定文化空间里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3.
隐喻是一种活泼的修辞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理解隐喻的能力是口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口译活动过程中,译员必须考虑到源语言和目的语包含的隐喻的文化内涵,准确理解并传达两种语言隐喻的独特文化。本文从隐喻和口译的特点着手,分析了口译过程中隐喻的理解问题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4.
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5.
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带给读者的联想意义有差别的问题,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用概念转换法来解决诗性隐喻的翻译。将原语中本体和喻体的联想意义用译语文字来表述,保证联想意义在译语中等值的语境效果。以期说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诗性隐喻的翻译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6.
徐静 《学术论坛》2012,(6):197-200
《金色笔记》是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一部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隐喻手法的应用,将小说的主题深刻地表达出来。文章主要是从意象隐喻入手来解读小说,重点从小说中出现的"推石头上山"、"笼子里的老虎"以及有关"水"的意象隐喻来分析和深化主题,以此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小说主题表达和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77.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蕴含的真理力量、信仰伟力、实践精神、人民情怀等为时代新人培养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就要发挥学校主阵地、社会大课堂、融媒体大氛围、党史学习新契机、红色基因好传统的协同作用,增强实践自觉;教育引导青年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想和为人民幸福而永久奋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8.
张大为 《社会科学论坛》2013,(1):190-204,221
《周易》与《易》道的诗性,关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而不是把卦、爻辞当作诗歌和诗句来解释那么简单。《周易》建立起了一个文化实践模型,它的主体不是一种外在的概念化、形而上学的表述,而是通过“以有为有”的方式进行一种内部的、模型化演示,彰显了一种以《周易》本身的意义一价值机制及其象数、义理系统为组织形式与表现形态诗性文化体系。《易》道就是这种诗性文化体系自身的形上之道,诗性因而就是处于差异化与丰富性中的、不断被肯定和尊崇的经验状态:“以有为有”保障了存在意义、价值的内在完满和完整,而《易》道的价值实质和价值指标则是“自然的自然之道”,因而《易》道的诗性机制,就具体现为“自然”的经验秩序,以及保障“自然”经验的“自然化”秩序的“自然的自然之遄’之“逆捌’原则。  相似文献   
179.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具化媒介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介日益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的新渠道。微博等社会化媒介成为转型社会时期下一种新的社会团结的方式,补偿性地强化了人们对于网络虚拟社区的认同。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也成为一个新的公共议题的讨论空间,不仅可以畅通民意,还催生了"倒逼时政"的作用,为纾解社会压力和提高公民权等提供了新的契机。当然社会化的、无序的传播和表达方式既是微博兴起的原因,也是容易引发网络谣言和暴力的根源,微博实名制意在控制无序的表达,规范和理性是微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0.
《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只言片语,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由于中国古典文论素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观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