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08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60篇
理论方法论   137篇
综合类   1950篇
社会学   30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著作权法中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与表达二分法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二分法为平衡公众接近信息的需要和报偿、鼓励作者创作的需要提供了一个基础.二分法不仅在著作权立法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司法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特别表现为平衡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与广大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二分法原则在著作权法中的适用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92.
继"今天你偷菜了吗","今天,你围脖了吗?"再次成为新一代网络用语。目前在微博上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已经成为一些网友竞相选择的网络社交方式。相较传统的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火遍大江南北的博客,以及现当下仍备受青睐的人人网、开心网等SNS社交网络,微博以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出现,并大受追捧。  相似文献   
993.
在“再政治化”文艺思潮中,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可以落实到“政治文化”层面加以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文学立场为本位所提出的“诗性政治”建基于“心理本体”或“人类学本体”,文学性和政治性在人文关怀的终极处能够融通。“诗性政治”具有想象性、人文性、体验性、超越性、整体性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是热力的,但同时又是深微的.它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的浪漫主义,而是呈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995.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是热力的,但同时又是深微的.它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的浪漫主义,而是呈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996.
"AA神"式是宜昌话-形容词性叠缀短语,它生动活泼,动情传神,市井话语,广为采用.本文从其结构特点、语法功能和表达效应等方面略予论析,并试图揭示出它所蕴含的人文品性.  相似文献   
997.
1985年在中国的比较诗学研究视野中似乎并不显得十分重要,但在当年盛行科学化的方法论热情中,在激情澎湃的主体性演说中,仍能把握到一种由非学术冲动卷扬起的启蒙真诚,并在此前与此后的宏观审视中断定这是20世纪的一次重要启蒙.1985年的话题选取和叙说方式收摄了百年中国文论风云,在西方文论汉语经验化的漫长历程中,1985年是承前启后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用叙事学的理论,评论王安忆的小说<上种红菱下种藕>.认为这篇小说采用了照像式的叙述视角,客观真实.淡化情节,注意表现原生态的生活,并体现了现实性与诗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999.
西方文化中,言语表达与思维相互依赖、密切相关甚至相互等同.东方传统文化却崇尚内省与静思,不认同言语与思维间的必然联系.西方教育界所存有的关于"东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片面评价源于东-西方社会群体在语言文化、思维表达和认知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归类与分析,言语表达是其思维的自然属性.东方文化则着眼全局,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联系,其辨证的认知模式含显著的非言语表达特征.不同的认知模式对言语表达依赖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言语表达对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表明能力评价应该考虑其文化背景,对通常意义上的标准用文化的尺度重新给予客观审视是能力评价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00.
"而"字是<马氏文通@连字>中论述得最为详细的一个连字.<文通>对"而"字的研究,坚持了"而"字语法功能的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而"字连接句子成分和连接句子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文通>结合汉语自身特点,提出了一些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