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2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306篇
劳动科学   34篇
民族学   229篇
人才学   242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2193篇
理论方法论   513篇
综合类   7248篇
社会学   1523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904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1040篇
  2011年   1056篇
  2010年   1163篇
  2009年   944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21.
"启示"一词只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一次,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评论华兹华斯诗歌与诗学的关键词.纵观华兹华斯的批评史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批评者针对华兹华斯"序曲"对"启示"一词的阐释是建立在一种"末世论"的认识基础上的.本文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指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文本与历史的汇合,是在一种个人化的情境中实现的"神启".它是个体的而不是普遍的;是在回忆中的理解,而不是预见.更为重要的是,华兹华斯将"启示"中"末世论"的"普适性"和"回忆中的个体性"与他的诗歌标准相类比.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非暴力.非"末世论"的.  相似文献   
122.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23.
穿越当代"经典"--文化寻根文学热点作品局限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文学穿越,它一方面穿越的是政治和文化,并通过政治和文化走向人类关怀,另一方面穿越的是既定的各种世界观,建立起作家自己的世界观。本文所做的,就是依据一个作家应该建立起的对世界的独到的哲学性理解,来看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化寻根文学”阶段几部轰动性作品所存在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局限。  相似文献   
124.
写<郁达夫的婚姻和爱情>时,我常常一连数月写不下几行字,有时一个小问题能困扰我很时间不得解脱.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对郁达夫的作品是广泛占有了,心得体会也不少,可真的动起笔来,一连串的问题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5.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诗歌使人巧智"这是很有道理的。诗歌能在短短几句中把一定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确实值得人们回味。尤其是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更有可借鉴之处。诗歌与其他文体相比,有更强的情感度、精练性、形象感和音乐节奏。我常常回忆起少年时的情景:乡村的夜晚,月光下,村里的孩子三三两两,在房前屋后,在村头巷尾,童声童气地高声唱着儿歌:"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要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唱一阵,笑一阵,悠扬婉转的歌声清脆嘹亮的笑声,震荡着村庄,震荡着原野。  相似文献   
126.
吴兴华诗歌是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一种独特的存在.他采用幻化时间、时空联结视角等艺术手法.通过营造浸润了个人情感和思维的意象群落来加强叙事作品的诗化程度,使诗歌呈现出神话性、意象意绪化等特征.吴兴华引入西方诗歌的叙事技巧.注重在现代语境中挖掘古典叙事与现代情绪的反讽效果,增添了戏谑成分,结合穿插旁白体,造成多方叙事的角色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127.
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谁家有女初养成>,是一部荡气回肠、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它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潘巧巧沦为杀人犯的过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少女潘巧巧命运相关的人物,他们或温情脉脉极富爱心,或十恶不赦愚昧至极.他们共同造就或目睹了潘巧巧的悲惨命运,但同时,他们也在完成着各自的悲剧人生.作品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感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世俗画,揭示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8.
读过池莉《真实的日子》这本散文集的朋友都知道,作者“最怕一种人”,那就是“不通之人”。这种人与你的关系绝不是陌路,或同学,或同事,或邻里,或所谓的朋友。总之,你不把他当作外人。如此,你认为要相处好,就应该付出热情、真诚和信任。于是当这种人面有难色地开口向你借钱时,你毫不推托,倾己所有,慷慨解囊。但毕竟你也是凡夫俗子,心存“借债还钱”的希望。可是,事过时隔,这种人却只字不提还钱的事,看着他从从容容地与你擦肩而过,你反倒心里不塌实起来。这叫什么事儿?赶上你也急需用钱,就硬着头皮心慌脸臊地来个转弯抹角,可这种人要么天生记…  相似文献   
129.
感谢元庆。 市场经济的大潮冷酷无情,不管你是多么巨无霸型的企业,只要你不顺潮流而动,你就一定被冲得千疮百孔:不管你曾如何名噪一时,只要你违背了规律,一样会被冲得片甲无存。  相似文献   
130.
误听的歌词     
可乐 《女性天地》2006,(7):38-38
好多歌曲,因为歌手或者歌本身的原因,根本就听不清楚歌词,有好多时候我们又把本来挺不错的歌词误听。小时候听《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总觉得是“我的头,像山沟”。“千年等一回,等一回——”有人听成:“千年的女鬼,的女鬼——”当年综艺大观的结束曲:“再见,再见,相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