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6篇 |
理论方法论 | 23篇 |
综合类 | 68篇 |
社会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纪念90周年.鼓楼区以创先争优为主线,突出“红色主题”.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红色主线贯穿活动过程中.整个活动过程分红色之路回顾、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经典诵读、红色典型宣扬等。通过编印纪念书籍、画册。召开座谈会。经典诵读,主题摄影等新颖的方式掀起纪念活动热潮。此外,鼓楼区还决定从各级留存党费中划拨专项经费, 相似文献
32.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诵读,是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最活跃、最直观、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诵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语文能力。可如今,中学语文课面临着“哑巴语文”的尴尬局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古人把读书声与自然界的风雨声并举,实际也是肯定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在好多东西讲究回归自然,讲究原生态,讲究和谐,朗朗的读书声也算一种学习的原生态吧?那如何让诵读常驻中学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33.
汉语词语构成的音节因素和节奏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淮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40(3)
汉语音节和构调、词语搭配存在相关性。语素的音节特点、双音节化倾向、四字格成语的大量存在和音节式的缩略词是音节和构词相关性的重要方面。汉语的音节特点也影响到单、双音节词语的相互搭配以及某些虚词的使用。汉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有不少是由不了解词语构成在音节和语音节律方面的制约因素而引起的。从语言交际技能的角度看,准确把握节奏规律的实质就是建立准确、健全的节奏语感,而加强诵读教学便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4.
35.
36.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千年的历史,古诗词则是民族文化当中的瑰宝.幼儿通过古诗词诵读,通常能够使其发音准确、口齿清晰,其不仅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而且还能汲取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从而使幼儿形成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37.
笔者通过分析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背景和意义,结合技工院校的现状,从氛围、内容、教学、时间安排四方面提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具体途径,以促进技工院校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8.
本文结合现今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学生要重新认识古诗文,教师要重视古诗文教学”的号召,让沉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思想的古诗文,不再成为学生们的“负担”,从观念上改变学生的认识,从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从思想上塑造学生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39.
陈朝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66-169
儿童文学诵读这一有声语言艺术,拥有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它追求情理之美、韵律之美,是诵读主体对文字与声音的双重感知,具有可听可感的声音造型艺术品质,在动态的声音走势中,直达浑然天成的童真与童趣。诵读主体对声音造型的创造,凸显了儿童本位及儿童气质,可以达到内感外动的诵读艺术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4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1)
诵读教学法自古以来就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现初中阶段,许多语文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诵读教学法,却常常出现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诵读时间、诵读意图、诵读指导、创设诵读情境入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