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83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799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以2021年滇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牙聚敛和驯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之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女真掳驯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牙筷定律”的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拔牙、宫廷驯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202.
中国传统思维智慧可以为人类翻译活动的一般共性问题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回答,然而学界一直以来都缺少以思维为指导的关于翻译活动本质的研究。文章基于对的认识类别的阐发,提出在思维认识构式下,翻译活动具有且要求过程的“动态致一”。首先是翻译的“道互为”,既表现在原文和译文的致一,也表现在应然和实然的致一。其次是翻译的“整体本原”,既表现在语言和意义的致一,也表现在本源和时空的致一。最后是翻译的“天人合一”,既表现在客观和认知的致一,也表现在天意和人意的致一。掌握了翻译活动的动态致一性本质,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批评等活动就变得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相似文献   
203.
从篇章似性的视角出发,考察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阿Q正传》英译本中两类对称似性——重复和排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品评不同处理方式的得失,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做到形式对等,尽可能地再现原文中具有表现意义的似性,以实现译文与原文“形神皆似”。  相似文献   
204.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205.
唐人著录嵇康绘有《狮子击图》,但该图恐非嵇康之作。"狮子击"作为一种异域景传入中原,结缘于佛教在中土的流播。狮子形大约在东晋时期进入文士绘画题材。宗炳《狮子击图序》交代了该图的绘事缘起,《狮子击图》本系宗炳之作的可能性较大。唐人归之于嵇康名下,和嵇康刚烈的性格与"狮子击"的惨烈意暗合,其白画跟《狮子击图》在文献著录中并行流传引起误题以及唐人借其题签抬高画价有关。  相似文献   
206.
网络语言的产生基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靠似性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因此,运用语言的似性理论来分析网络新词"槑"的生成及其衍生出来的词语,旨在揭示似性在网络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应用性,从而更好地运用似性理论分析网络语言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7.
考《诗经·渐渐之石》篇,得出《渐卦》与《渐渐之石》无论是单个的"渐"字还是各自描述的内容都存在一定联系的结论,其中"渐"义应为"山石高峻之貌"。《渐卦》初爻辞有"小子"一词,各家解释不一,通过对先秦主要典籍中凡出现"小子"一词的各篇章的分析,可知《渐卦》中的"小子"指代"青年男子"。整个《渐卦》描述两件事:一是青年男子出征打仗之始末;二是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思念及艰辛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08.
":取"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语言"取"是汉语的重要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了解和运用汉语的"取"特点。汉字教学要与"取"结合,汉字大多是形或形的组合,利用汉字的表意性帮助理解汉语的字义。词汇教学可以采用构词取分析法、词义引申取分析法等,培养汉语学习者理解和适应汉语词义引申规律。进行语法教学要运用"取"特点,体会和掌握汉语用具表示抽的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209.
自朱熹以来,学者考察《大武》的用诗,多把《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之语当作讨论的基准.其实,《左传》宣公十二年的“楚子之语”是对“武功”的解释,与《大武》乐章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不能把“楚子之语”当作判断《大武》用诗情况的基准.考察《大武》的用诗情况应从《大武》的构成要件入手,《大武》乐是由《武》乐和《酌》乐组合、提炼而成:《武》乐表现的内容是武王伐纣,又名《武宿夜》,伶州鸠之语及出土编钟的铭文可资证明;《酌》乐即《勺》乐,重在表现周公平定天下和“周召之治”的内容.由此可以确定《大武》所用诗即《维清》、《武》、《酌》三首.  相似文献   
210.
自古以来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沙俄以武力侵占和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阔疆域。苏共二十大后随着中苏矛盾的加深,苏联学者歪曲中国历史,企图将渤海国史纳入苏联古代史范畴。本文从渤海国的族属、渤海国是唐代的地方政权、渤海国文化宪"中原"等方面反驳苏联学者的谬论,以证明渤海国史是中华民族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