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05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31篇
社会学   164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一2005年2月17日晚,C C TV演播现场,一位名叫徐本禹的年轻支教者,泪流满面地高高举起了光彩夺目的2004年度“感动中国”奖杯。一时间,这位22岁的普通农家子弟、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的名字,令亿万国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感动,不仅仅因为评委会给予徐本禹的富有诗意的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感动,更为了徐本禹的平凡与执著。近千个日日…  相似文献   
972.
责任教育是时代呼唤的主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回顾与简述了社会责任感的界定,从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提出的角色承担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在增强学生主体性、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等新路径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大了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973.
文风,指文章和讲话的风格与风尚,它是学风、党风在语言、文字上的表现是一个人立场观点、思想作风、语文修养和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的综合反映。因此,古人讲,“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  相似文献   
974.
四面八方     
《成才与就业》2022,(11):50-51
<正>观点什么样的志向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远大的志向成就伟大的事业,巨大的动力来自伟大的目的。远大的志向、远大的理想就是把个人的志向与祖国、民族、人民的命运、需要相结合。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在前进的道路上才有责任感和担当,才能百折不挠、力求作为,才能无私无畏,拥有巨大的动力、魄力和毅力。  相似文献   
975.
《领导决策信息》2010,(19):12-12
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会议强调,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是决战之年.现在只有八个月时间了.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采取强有力、见效快的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76.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和自我验证理论,构建"情感型领导—领导信任—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创新行为"链式中介模型,探讨情感型领导对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情感型领导对科技人才创新行为显著正向影响;领导信任和建设性变革责任感是情感型领导影响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关键路径,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时,领导信任、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在情感型领导与科技人才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即情感型领导通过领导信任水平的建立影响建设性变革责任感,进而影响创新行为。为此,管理者应重视情感型领导的积极影响,主动关心科技人才的情感变化,提高科技人才的领导信任水平和组织认同感,营造支持型组织氛围,为科技人才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977.
王晓怡 《公关世界》2023,(2):102-104
在新时代当中,对于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这同时也是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当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时,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现状来看,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变得自私冷漠,遇到事情了不愿承担责任,其主要的原因中有一部分和高校有关,因为高校在这方面缺乏了相关的课程教学,没有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为此,本文从关怀伦理视域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展开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可以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8.
董永昌  刘会景  刘彦 《公关世界》2023,(16):114-11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院校重资助而轻育人,受资助学生缺乏自我奋斗的自立自强精神,甚至对资助形成依赖,违背资助育人政策的初衷。本文从抓好师生互动、优化资助育人环境、拓展教育形式、培养奋斗意识四方面出发,探索将自立自强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有效路径,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引导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并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79.
组织实施突变式创新或颠覆性行动离不开对机会与威胁信息的警觉。然而,组织内部如何实现从机会信号预警到行动响应的认知过程仍待进一步探究。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本研究探索并构建了组织警觉性、组织去学习、高管变革责任感和突变式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试图揭示创新机会从认知可取到可行的传导机制。通过对381份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警觉性可以通过组织去学习正向影响突变式创新,高管变革责任感对组织警觉性与组织去学习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当高管变革责任感较强时,组织警觉性通过组织去学习影响突变式创新的中介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