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3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6篇 |
人口学 | 29篇 |
丛书文集 | 50篇 |
理论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126篇 |
社会学 | 58篇 |
统计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332.
333.
农村贫困人口的聚类与减贫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聚类,并进一步分析了特殊类型贫困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类型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贫困类型的分布呈现了扶贫对象在区域间分布的不平衡性,各种贫困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区域分布上的差异从一个视角揭示了收入差距特别是贫困程度差异化的来源。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和贫困人口比重都要比老区和边境县地区更加突出,而这些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性质,尤其需要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背后的形成机制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提出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因地制宜的扶贫开发措施。连片特困地区的主导贫困类型各不相同,意味着片区扶贫开发需要具有片区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尽管聚类分析只是一种探索性分析,但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聚类仍然为我们定义各种贫困的类型、以及它们在不同区域或特定区域划分之间的内部分布结构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并将为进一步的统计推断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34.
335.
乳源地处南岭山脉南麓,集少数民族地区、石灰岩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生态发展区于一体。全县有贫困村68个,占行政村的67%,贫困人口3.8万人,占总人口的18%,是全省贫困面最大的县之一。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开展以来,乳源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发展区的实际,紧紧把握加快绿色发展,建设幸福乳源这... 相似文献
336.
资本的培育:我国农村社区多维贫困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虽然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但贫困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社区。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贫困人口数量多且有返贫问题,治理难度大,可以说,我国扶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的有效手段。然而事实证明,经济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但却不能永久地消灭贫困。我国农村贫困不仅仅是传统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发展和制度安排问题。贫困与资本缺失密切相关,我国农村社区因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不足、文化资本缺乏、社会资本缺失而呈现出经济、人力、文化及社会权利多维贫困。基于我国农村社区资本缺失导致的多维贫困,通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再生产文化资本、保障社会权利资本和建构社会关系网络资本来培育农村社区资本,是治理农村多维贫困的有效新路径。 相似文献
337.
西部大开发最终要落实到加速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持续协调发展 ,并随着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逐步改变地区经济的贫穷面貌 ,进而使本地区居民普遍富裕起来 ,消除地区和居民的贫困。这是西部大开发以人为本的体现。西部地区消除贫困的任务十分艰巨 ,应采取有效对策措施 ,强力推动消除贫困的进程 相似文献
338.
中国"贫困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德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5):37-41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居住于农村地区,贫困基本上是一种农村现象,城市贫困人口的比例微不足道。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在农村贫困人口迅速降低的同时,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和比例迅速增长,出现"贫困人口城市化"现象。城市贫困人口面临更多的新风险,其空间分布模式也不同于农村贫困人口,对中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贫困和新的挑战。在减缓贫困的战略和政策上,中国需要有新的思维。新思维的重点是通过发展和完善正规与非正规的社会保障网络,增强城市贫困人口应对风险的能力,赋予贫困人口机会和权利,并促进贫困人口的参与,减少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339.
340.
刘艳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下岗分流使得部分城市居民无法享受单位制下的全面保护包括医疗保障而沦为城市贫困群体.贫困人口比非贫困人口更易面临疾病风险,医疗需求更大,但其医疗支付能力相对较差.本研究发现,城市贫困人口在城市中遭受着来自于市场、制度和家庭等方面的医疗排斥,这加剧了城市贫困人口“看病难”的情形,从而使其健康得不到保障,有损卫生公平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