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2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方可 《民族论坛》2014,(8):41-43
正在湖南省政协的8个委员会中,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是就民族和宗教问题开展调研、向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的一个机构。由于机构的职能和掌握的资源不同,政协民族工作的开展与政府民族工作开展在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本刊就政协如何开展民族工作采访了湖南省政协民宗委主任李壮丽。调研"求大同,不雷同,有特色""我们政协民宗委一共有50位委员,1位主任,11位副主任。我们的委员是政协8个委员会当中界别最多的,10位兼职副主任也是由各个单位的领导担任。"李壮丽认为,民族工作是一项牵动全局性的工作,而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的工作。  相似文献   
32.
在西安期间,"工作团"干部除在驻地学习、训练外,还参加了贺龙、王维舟、李井泉、周士第等领导同志主持的检阅大会。县团级以上干部和西北军大等单位的干部和学员再次聆听了贺龙同志的动员报告和西北局习仲勋、张稼夫等领导同志的讲话。  相似文献   
33.
胡剑  孙宝根 《老年人》2011,(4):38-39
"湘西王"陈渠珍与贺龙是一对老"朋友"。他们有同乡同事之谊、英雄相惜之念,却又因道不同而曾于战场交手,所幸最后能够殊途同归。两人的恩恩怨怨,后人多有评说。 救国安民皆有功 陈渠珍(1882—1952),号玉鍪,原名陈开琼,后改名渠珍,喻珍珠弃于沟渠之意。他是个亦正亦邪的“湘西王”,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  相似文献   
34.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描写了一个女英雄,她的名字叫韩英。韩英的原型是谁?关于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共和国监察部第一任部长钱瑛。有的说是湘鄂西省妇委书记张孝贵,等等。但最为接近的是共和国元帅贺龙的大姐贺英。  相似文献   
35.
正1993年我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北京黄埔同学会上,认识了李老先生。他身体健壮,很是健谈,他知道我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让我带他向我父亲问好,并让我有时间多到他家聊聊。于是,我走入了李老人的生活,也了解到他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经历坎坷,但他始终力排众议,坚持为黄埔做了许多事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曾在湖南、海南出资办学,为北京黄埔大学捐资助学,主张开展民办教育来振兴四个现代化,还在北京成立了黄埔敬老院……  相似文献   
36.
齐夫 《中华魂》2012,(7):36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党为克服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为此,时任晋绥军区司令员的贺龙,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党课。贺龙上党课没有讲稿,只在  相似文献   
37.
1958年10月23日-30日,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副总理聂荣臻元帅和罗荣桓元帅,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奖、陈奇涵上将等在呼和洛特市、包头市视察工作.  相似文献   
38.
仁悟 《老年世界》2011,(22):6-8
1967年2月14日,一个名叫晏章炎的人,写了一封信给“中央文革小组”,说,1933年,贺龙曾通过熊贡卿向蒋介石“乞降”,企图“叛变投敌”。这是在歪曲历史,无中生有,颠倒黑白。  相似文献   
39.
洪骏 《快乐青春》2014,(5):9-10
1929年,贺龙率红军第二次驻扎在石门子良街上,计划在这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红军来到子良坪,子良区区政府和区团防的公职人员潜逃一空。贺龙打听到,区团防局长向鲁卿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能文能武,虽任伪职,但为人正直,从不与伪顽同流合污,便想吸收他加人红军,特地派人去接他。  相似文献   
40.
刘云 《老友》2012,(10):22-23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话剧舞台上,由江西省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八一风暴》再现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这一辉煌的历史画卷,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话剧《八一风暴》改编拍摄了彩色故事影片《南昌起义》,影片上映后又受到海内外观众的赞誉。我作为话剧《八一风暴》的编剧之一,对这段历史的风风雨雨,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