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9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4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110篇 |
人才学 | 146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870篇 |
理论方法论 | 163篇 |
综合类 | 2766篇 |
社会学 | 474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275篇 |
2013年 | 252篇 |
2012年 | 358篇 |
2011年 | 361篇 |
2010年 | 333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339篇 |
2007年 | 258篇 |
2006年 | 250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213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黄秋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2)
采用跨文化交际敏感量表,测定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水平。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中等略上。实习生具有较强的差异认同感,而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相对薄弱。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比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更能增强学生文化差异敏感度。本研究为高职高专涉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32.
从词汇空缺角度透视中西文化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08-410
通过阐述词汇空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从生活环境、价值观念、政治体制、语体形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词汇空缺的原因,探讨了其对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指出了研究词汇空缺现象是认识异族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3.
武彦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51-153
在英汉语言中有大量的动物习语,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着各自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习语的对比与翻译,着重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英汉动物习语翻译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4.
跨文化交流并非简单的词汇层次上的交汇与对接,它主要体现为两个层面:从隐性层面说,它是中西思维模式的交汇与对接;从显性层面讲,它是基于现实的国际关系基础上“强弱文化”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过程。这就决定着进入外国语言及其文化结构就是进入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对比过程,而其最终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先进方面,同时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5.
阻碍人们的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并不是英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而是思维方式。因此,研究思维方式是相当重要的。文章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英汉语句子,试图探索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法结构上的体现,以便排除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思维方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6.
跨国商务谈判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形式,它遵循普通跨文化交际的规则,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运用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分析了跨国商务谈判的特点,发现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进程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冲突,而在商务谈判中,除文化因素外,还有利益因素,从而指出利益和文化冲突是影响商务谈判的主要因素。并据此结合实践案例得出结论:跨国商务谈判中应该把握住扩大共同利益,减少文化冲突两条原则。 相似文献
137.
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总结了日本人的社会传统、价值认知、行为法则、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语境的特点,阐释了文化语境对日语特有表达方式形成的影响,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和驾驭这门语言,实现无障碍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8.
本文联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尝试提出:通过营造说英语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增强跨文化语境交际训练三个方面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达到口语教学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9.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文艺美学的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新的历史眼光来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走出传统的理论思维空间,不断突破种种“文化的黑屋子”、“阶级的局限”、“语言的囚牢”、“现代性的陷阶”等意识误区和障碍,勇于面对荒原及其“无名状态”,在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建立独立的思想个性;而在多种理论观念和批评观点互相映照的情况下,理论建设必须警惕批评界的“泡沫”现象,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而要达到这种“双重了解”的目的,则需要通过科学和文化的交流的途径来实现。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交际。语言学家西利曾指出:“语言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目的语社会中能够得体行事并自如交际所必须的理解能力、风度和技巧。”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占一先生也曾经说:“语言教育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从其功能来看应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很容易获得,交际文化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细体味和理解,而在交际中若不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