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62篇 |
理论方法论 | 11篇 |
综合类 | 372篇 |
社会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代和制汉字词(新漠捂)因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深远影响而广受关注,传统研究多从近代和制汉字词与中国古代汉语的关系出发进行词源的考证,在解释和制汉字词的生成机制方面有所不足;近代和制汉字词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符合转喻、隐喻、类推等一般的认知模式;可根据隐喻、转喻、类推等形成方式对和制汉字词进行新的分类;从认知的视角对和制汉字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回指是一个语言表达式在同一篇章中被用来指代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的意义或事物的语言现象.回指可以分为直接回指和间接回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视角,以间接回指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映射以及间接回指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映射为依据,间接回指可分为辐射类、预设类、上下义类三大类和邻近类、因果类、前后景类三大类. 相似文献
33.
王珊珊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从认知语义扩展模式角度研究日语“足”字的多义现象可以发现,日语“足”字主要是从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进行语义扩展,其隐喻扩展可分为“形状隐喻”、“位置隐喻”和“功能隐喻”三种,其转喻扩展可分为“空间邻接性转喻”和“功能转喻”两种,其中“功能转喻”中存在二次扩展.提炼出“足”字的语义扩展机制图,可为日语学习者记忆此类多义词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4.
金胜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0-36
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翻译唐诗中这些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和最佳相似体验为内核的认知等效原则为依规,采取保留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变更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舍掉源语喻体以及消解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等三种可行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35.
转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在语法结构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动词结构中价的扩展与压缩、名词向动词的转换以及成分扩充等语法现象借助转喻成为语言现实。这类语法现象可以通过基于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相关激活操作得到解释,激活操作的成功进行取决于能否在类属认知模型中建立转喻联系。从认知角度分析动词结构的转喻理据为进一步揭示一般思维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36.
宋明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03-105
转喻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构成方式。从认知视域而言,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转喻。委婉语的转喻认知理据是以邻近性为基础、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进行认知操作并具有凸显性和隐藏性。委婉语转喻生成机制包括语音语调转喻、词汇转喻、语法转喻、语用转喻以及非言语手段与言语手段交互使用。 相似文献
37.
38.
李永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延伸有两种主要机制: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方式;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方式.认为两种机制在多义词认知过程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出现连续体的现象.通过以head和hand 两个人体部位词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现象的角度补充分析了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39.
林荫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8-10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山寨"等流行语进行认知语义解读,认为隐喻和转喻思维对词的新义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创造流行语的最主要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40.
李雪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5-97
转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为诸多语法现象提供了语义基础和理据。中动结构及作格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其生成也涉及到了转喻思维过程。研究发现,"行为代表评估性结果"和"行为代表过程"这两种高层次转喻模式为英汉中动结构及作格结构的生成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