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69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阐述了英语中常见的比喻句结构及其含义,并论述了理解这一修辞手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2.
当今词语的“变脸”的方式及其动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形成了词语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旧词语的"变脸"已成了语言新陈代谢的一种常见方式。在大脑的类推和重新分析的思维机制下,人们用隐喻、转喻、仿词、别解、委婉、超常搭配或起用方言词、古语词等方式赋予旧词以新义,或者改变一个旧词的用法,从而弥补了语言表达的空位,满足了受众的求异心理,在经济省力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3.
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解释多义现象的指导作用,重点论述了多义现象与 语义范畴之间的关系,隐喻、转喻对词语多义形成的作用,以及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 用。  相似文献   
44.
现代汉语动宾复合词大部分是动词 ,除此以外 ,还有大量的名词。本文作者认为 ,名词性的动宾复合词的功能发生了转指 ,转指对象是认知框架中的核心成员 ,工具有时具有一定的使动性 ,是非典型的施事。本文将探讨动宾复合词转指施事和工具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5.
俄罗斯的中国想像: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对中国的想像可分为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和20世纪50年代三个时期,分别呈现为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和"兄弟之邦",它们是俄罗斯自我意识的外化形式.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传统基本未变,尽管从沙皇帝国到前苏联时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想像中国的三种套话实际上是同一深层结构的转喻形式.  相似文献   
46.
语义衍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原型为核心向下衍生扩展;另一种是以原型为核心向外延射。认知的高级阶段的隐喻和具有突显属性的转喻在语义衍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隐喻和转喻说明了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研究英语中名词用作动词(又称名动转用)现象的机理问题,认为隐喻和转喻是这种词义扩展的认知思维,加深了对词汇内在意义生成和引伸规律的认识,对语言教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跨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映射过程,而转喻则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是许多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动因。汉语中有一类由动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等加上“什么”构成的特殊祈使句。此类句子在形式上表现为普通疑问句的结构,但在语法上又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疑问句的特点,在语用上不表示特指性疑问,而是起到表“制止”的祈使句功能。文章结合沈家煊(1999)提出的转喻模型及雅柯布森(1956)有关隐喻和转喻与语言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之间的对应性的论述,认为此类句子的句法特点可以从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角度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49.
以Goossens提出的隐转喻理论以及Ruiz de Mendoza和Velasco对隐喻与转喻互动方式的论述为框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愤怒"情感的习语进行个案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充分体现了习语内部认知机制的复杂性,也对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适当的描述与更加直观的展现,进一步证明隐喻与转喻共同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二者在概念层面存在密切联系,是人们概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喻比隐喻更加基础,并为隐喻提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50.
从认知语义扩展模式角度研究日语“足”字的多义现象可以发现,日语“足”字主要是从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进行语义扩展,其隐喻扩展可分为“形状隐喻”、“位置隐喻”和“功能隐喻”三种,其转喻扩展可分为“空间邻接性转喻”和“功能转喻”两种,其中“功能转喻”中存在二次扩展.提炼出“足”字的语义扩展机制图,可为日语学习者记忆此类多义词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