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5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683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四百多年里,国家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别主导、塑造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维也纳体系,而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虽然塑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主导该时期的却是激进主义。直到雅尔塔体系时期,民族主义才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自由主义则成功战胜了极权主义。因此,国际体系确立的背后是观念分配竞合的结果,是主流观念取向在竞合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观念作为深层次因素,始终是影响、塑造国际体系的更新与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62.
在德国难民危机激化的背景下,带有反泛欧主义色彩的德国选择党在三州选举中强势崛起,德国左翼政党和传统大众政党却显出明显颓势。这一趋势显示,伴随着欧洲各国右翼思潮涌动,一直受到压制的德国右翼民族主义政党在二战后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以新的形态再次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德国选择党崛起的原因,可从难民危机助推、民众心理需求、左派意识形态固化和传统政党精英化等四方面来分析。该右翼政党的成功将激起德国政坛的巨大漩涡,冲击德国目前的主流左翼意识形态,并将逐步改变德国目前的政党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63.
利用"接力供风"原理,解决远距离、大落差喷射混凝土的输送问题,同时在使用风动泵排水工程的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2年1月,我启程访问日本,正是北京最寒冷的季节。不过,一件刚刚发生的事让人心里感到更加寒冷,这就是赵薇事件。名演员赵薇出于商业目的,穿了一件类似日本军旗图案的时装。我看过杂志上转发的赵薇穿这件衣服的照片,也许照片比较模糊,如果不是旁文注明“类似日本军旗”,我还看不出衣服的玄妙。赵薇穿衣的结果是遭到全国声讨。声讨者不管赵薇是否知情,不管她穿这套服装干什么,也不顾及她个人权利和声誉,就在媒体和网上诅咒她“是汉奸卖国贼小日本的艺妓”、“应该强奸应该挖祖坟”等等。还有人把她的头和别人的身子拼接在一…  相似文献   
65.
基于对风行一时的清宫戏的思考,不禁联想到国学大师章太炎,在目前这个汉民族意识式微的年代,曾被当年革命者认为已经落伍的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却很可能对汉民族意识的重新定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6.
《圣经旧约》的《路得记》是一篇以寡妇再嫁的题材表现希伯来宗教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的文本,从中可以窥见从民族主义的犹太教思想向世界主义的基督教观念演化的契机。路得的形象改变了希伯来人敌视异族人的传统心态,预示了后来耶稣所倡导的"温顺"、"忍耐"、"友爱"等处世道德。  相似文献   
67.
论东亚民族主义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民族主义是东方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它的出现晚于西方民族主义 ,大致形成于 1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初期。其共通点是 :它的产生具有“应激———反应”性特点 ,是反西方列强威逼、侵略的产物 ;它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悠久的文化资源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人文资源 ;往往与权威政权相结合。东亚民族主义的内容十分宽泛 ,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里 ,有着多种变形 ,表现为多种形态和特点 ,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民族主义就是东亚民族主义的几种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68.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7,28(6):21-25
五四时期报刊的民族主义话语,既体现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质的一种飞跃。又体现了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现代形态。当时通过报刊话语表述,形成三种主要的思想文化思潮,即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坚守传统文化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三种思想文化恩潮虽然各执一端,但出发点都是为民族探寻自强之路,都体现一种十分执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69.
日本语言民族主义滥觞于17、18世纪的"国学"研究对所谓"纯粹日语"的追求与制作之中,而"纯粹日语"在后来的现代化过程中以"言文一致"的形式得以"实现".其表现是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本真的"的"日本语"的错觉被制造出来,并至今发挥着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的潜作用;其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推行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滋生、蔓延;其结果是对内最大限度地抹平一切差异,对外则是自我东方化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我绝对化、优越化.可以说,语言民族主义构成了日本文化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0.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对外力争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同情与支持,对内积极动员、组织和团结各抗日力量对日抗战,先后督导或指挥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抗战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相持。同时,还为部署其他各项重要抗战工作及安置难民、难童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地实行了抗日战争由东部向西部的战略大转移,为谱写这一时期中国抗战的辉煌篇章立下了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