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5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682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理论冲突的原因。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个政治哲学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于如何界定和理解“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种理念。  相似文献   
992.
当前韩国民族主义对中韩关系的现实影响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韩国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不时突显并时有发作,这成为影响中韩关系持续发展的一种潜在不稳定因素。当前,韩国民族主义具有民族历史的悲情性、民族心理的自大性、民族性格的情绪性等三大特点,其对中韩关系的现实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政治上近而不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间友好度有所下降。为此,应当从中韩关系的大局出发,着眼于全面推进和持续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基本原则——制度框架——人员交往三个层面稳步推进,尽可能地规避和减少韩国民族主义对中韩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一是坚持"学术与政治分开,现实与历史分开"的原则,尽量避免刺激韩国的历史悲情主义;二是发展中韩关系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三是处理中韩双边争端时要树立和引入法制化思维;四是继续扩大中韩之间人员交流,不断改进和创新交流方式;五是合理疏导民众情绪,防止民间情绪的对立及对抗。  相似文献   
993.
查尔斯·罗伯茨是加拿大联邦诗人的领军人物,享有“加拿大文学之父”的美誉。加拿大自治领成立之初,国民缺乏民族精神,罗伯茨立足加拿大特色,借诗言志宣传民族主义,率先在诗歌领域掀起了一场爱国运动高潮。尽管自然抒情诗是罗伯茨的强项,他却成功地借助《加拿大联邦颂》这首政治诗抒发民族主义情结,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文学领域乃至国家生活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促进加拿大民族主义的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94.
典型后殖民理论主张文化的杂交与融合,常常批判与解构民族主义的本质认同;而非典型的后殖民理论则较多采用二元对立的方法,重新倡导坚持民族身份认同话语的重要性。本·安德森的“想象的共通体”理论对后殖民民族认同理论影响深刻,他对于本质主义化的民族认同的深刻揭露,为后殖民的民族身份认同话语奠定了基础,典型后殖民理论不过是在逻辑上更进一步将民族认同想象的建构性解构化而已。而且本·安德森的对于民族主义的谱系梳理强调了与殖民主义的相互关系,这也为后世的典型和非典型的后殖民民族认同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95.
土耳其-伊斯兰合一论是当代土耳其思想界对凯末尔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做出的重大理论修正。该理论政治影响力上升的过程,也是土耳其宗教政策日趋宽松,民族主义保守势力日益强大的过程。土耳其-伊斯兰合一论反映了现代土耳其宗教和阶级矛盾的变化,证明了政治世俗化和社会世俗化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该理论的实践促进了土耳其社会和政治的平稳发展,巩固了土耳其资产阶级的统治,并为该国伊斯兰复兴运动打上浓厚的官方色彩。  相似文献   
996.
张胜利 《北方论丛》2007,(5):110-113
维新时期进入中国的自由主义经过五四的短暂繁荣之后,在20世纪40年代末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的争论的多面性,集中在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在中国走向失败的原因探求,殷海光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似乎成为历史的定律。其实,中国自由主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其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知,这里主要包括其对反帝历史任务的错误认知以及对中国传统的错误认知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7.
汉语"民族"一词是中国的本土词汇,是不具有国家和政治因素含义、主要基于文化差异来区分"我族"与"他族"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有教无类、华夷一家"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即"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民族关系理论。这两种理论作为两种工具,被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情势。从总体历史来讲,仍然是文化主义的民族观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8.
尤尔根·哈贝马斯通过对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进行评述,批驳了美国新保守主义者所奉行的“自由民族主义”,指出它是一种错误的普遍主义;并提出了自己对国际政治中的普遍主义的看法:西方传统的民主、人权观念具有普遍意义,但普遍主义应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民主制度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也应超越现有的国际法,建立以法律为基础的后民族社会,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世界范围内的人权。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其核心诉求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必先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并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民族意识复兴;民族文化复兴要尊重、理解并重新解释民族文化传统;主张在灌注时代精神和融会世界文化基础上推动民族文化现代化。文化民族主义反对全盘西化,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而是以文化现代化为基本诉求的现代化思潮。  相似文献   
1000.
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现代民族主义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把握民族主义发展的规律,对于一切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国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民族主义在欧洲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余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的融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欧洲这样一个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地区,得出的结论是,民族主义在这一区域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