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领导广角》2001,(10):29-29
“现在最想的就是家人,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和孩子。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死了好。下辈子再报答妻子和孩子吧。”这是原海关总署调查局副局长王立伟因涉嫌受贿35万余元,经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批准正式被逮捕后的一番“肺腑”之言。言之切切,很令人感动。不过,如果王立伟一事不被揭发,如果王立伟现在仍然在酒吧、歌舞厅里搂着小姐灌着酒精、唱着“OK”的话,这番感天动地的“肺腑”之言也可能就难以产生了。所以,这番话让人听了又总觉得有点“酸溜溜”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国内法上的逮捕本质并无区别,都是临时性的强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但有其自身特征:如执行主体的间接性和不特定性;逮捕对象涉罪的国际性;逮捕即时性和逮捕后羁押时间的暂时性;逮捕程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主要有持有逮捕令的逮捕和临时逮捕两类。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羁押是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二者的关系是逮捕前置;逮捕后的羁押是常态。  相似文献   
13.
14.
逮捕社会危险性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对逮捕条件的进一步细化,同时也是刑事诉讼法中保障人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以及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重要表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逮捕中社会危险性问题进行掌握,本文也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逮捕功能与程序设置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是研究我国逮捕制度改革的全新视角.我国逮捕制度的预设功能在于,对逮捕进行事前的外部审查,决定是否长期羁押,这种“事前预防”功能应当与审查逮捕程序的“低标准”对应,以实现保护人身自由与保障侦查的平衡.但是,由于我国审查逮捕程序设置的“高标准”,批捕程序无法迅速控制犯罪嫌疑人,导致“事前预防”功能和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虚置.改革应当着眼于制度功能与程序配置的融合,降低审查逮捕的程序标准,以实现逮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光福  刘猛 《今日南国》2006,(11):16-16
北流市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被几名男子设套用外币骗去4万元。庆幸的是,北流机警的公安民警快速破案,将巨款追回,并抓获了诈骗团伙中的2名成员。北流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依法对该诈骗团伙的成员陈某胡、黄某科批准逮捕。年4月18日上午10时许,家住北流城区76岁的刘大爷到北流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基于政治/政策立场的改革方案,刑事和解具有路线正确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功能主义潜质,但是,在将其引入现有诉讼制度结构中时,必须关注它的合法性及与现有制度在功能上的契合性.“捕前和解”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刑事和解的实体性质与逮捕的程序保障性质无法兼容,审查逮捕的制度定位和结构设计也没有将被害人作为结构性主体纳入其中,导致其在合法性和功能契合性方面都存在疑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诉法虽对逮捕条件中的社会危险性的认定和适用进行了修改和细化,但有关社会危险性的“可能”、‘“现实威胁”、“企图”等情形仍需办案人员依据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本文拟以现有对社会危险性的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社会危险性的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逮捕的适用存在着“实体化”倾向,即逮捕异化为定罪的预演、刑罚的预支,致使后继的审查起诉、法庭审判程序均遭架空的现象。该种现象可模式化为审查批捕环节的“够罪即捕”,发生于逮捕、起诉、判决连锁关系之中的“定罪预断”和“刑罚预支”,以及不捕案件的“去监禁化”。“逮捕实体化”致使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