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8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64篇
理论方法论   132篇
综合类   1696篇
社会学   59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再会,上海     
《阿拉伯世界》2003,(5):2-4
本文作者阿卜杜·法塔赫·安泽鼎,是埃及驻上海首任公使衔总领事。他在中埃两国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1999年夏日来到上海。四年多来,他与上海和江南诸省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交往,积极推动中埃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绩。他真诚友善的为人,正直豪爽的品格和热情忘我的工作精神,给每一位曾与他过交往过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任之前,他应上海市外办原主任助理夏永芳女士之约,撰写了本文,真实地反映了他对上海的感受。  相似文献   
32.
贾巴·索瓦迪(Jabber Sowadi)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伊拉克的处境有多糟糕。他被称为“尸体承包商”。这位38岁的什叶派穆斯林留着稀疏的胡子,戴着黑白相间的阿拉伯头巾。他向客户收取300-500美元来寻找他们失踪的亲人,但更多时候,找到的往往是这些人的尸体。在过去两年里,他在监狱、医院,停尸房和墓地培植了很多关系网,从而能依靠行贿来取得小道消息。他甚至经常主动掩埋停尸房里的那些无名尸体。  相似文献   
33.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阿富汗战事报道中脱颖而出,又在伊拉克战争中名震遐迩,令世人对阿拉伯卫视刮目相看。本文就阿拉伯卫视的崛起、发展及现状作个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4.
文章结合十六大文件的深入学习,透视了当代文化产业遭遇的各种现实尴尬,并对一系列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学理性追问,包括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19世纪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关论述,着重分析了当代文化生产的四个重要特征:即不间断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商品化特征,以符号作手段以传媒为载体进行市场流通的特征,个性化与标准化及原创性与复制性的综合过程特征,在多次体验消费中获得价值增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35.
36.
37.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都很精彩,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具有撼人心魄的内在感染力,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只有对作者倾注于文中的情感有了真切的体验,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才能从中受到熏陶、教育和启发。而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等方面相对薄弱,对文本内容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挖掘、体验、感悟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38.
清代广西临桂横山陈氏家族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官宦学术家族。陈宏谋为雍乾时著名大学士和理学名家,其玄孙陈继昌为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著名士子和清官。文章分析陈继昌的乡试、殿试文章,认为察贤任能、天人和谐、守创结合、君臣尽职、借古鉴今、盛极必衰、无为而治、立教为先是陈继昌的主要政治思想。陈继昌的思想和生平,反映了嘉道年间清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和这位爱国学者对治国安邦的关切,对当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域内”汉籍的研究上,而对“域外”汉籍,则很少涉及。近20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在域外汉籍的整理和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刊此次邀请七位这一领域的“拓荒者”,他们对域外汉籍的界定,域外特别是东亚的汉文小说、诗歌和戏剧的具体情况,域外文人对中国原作的拟效,国内汉籍的东传以及百年来中国文人对域外汉籍的寻访,都作了精练而全面的介绍,并提出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本期刊发域外汉籍研究的一组文章,就是希冀能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饶有兴趣的探索、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40.
霍秀媚 《探求》2006,1(2):19-27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趋同,相反,全球化引起的文化冲突明显,而文化冲突的核心却是价值的冲突。在全球文化发展中,为避免我们的民族文化成为弱势文化,我们必须将文化的民族性置于世界性的观照下,融入世界的主流文化中,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中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建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