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4篇 |
理论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6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西藏现有梵文贝叶经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因明学研究的内容,为因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内还保留着大量的重要因明写本,我国因明学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加强对因明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为因明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2.
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忠实地弘扬了陈那因明体系,唐疏成为准确打开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一把钥匙。陈那因明是论辩逻辑,其学科性质决定它的两个初始概念同品、异品必须“除宗有法”(论题主项),进而规定了同喻体和异喻体并非全称命题,这必然导致陈那因明非演绎。 相似文献
83.
吴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7-160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逻辑学只是处于一种工具的地位,自身独立的价值并不被承认。因明学传入中国后一直停留在一种工具的研究阶段,未能与伦理道德等专制社会的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相联系,在玄奘身后就很快消歇了。近代出于应对西学冲击的需要,因明学一度复兴,其自身的意义开始被人们重视。但是,在近代中国复杂的政治生态中,并不具备进行专业研究的条件,所以,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就再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84.
万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87-90
根敦群培是20世纪藏族文化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在藏族现代学术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涉猎近十个学科领域,且独领风骚、自成一体,他是一位学术功底深厚,特立独行,最具现代感的学者。本文通过因明学的视角,探讨了根敦群培在宗教、历史和文学学科领域中所受因明思想对他治学方法及思维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推理论辩、判别考证、澄清事实的因明思维方式是根敦群培学术思想的根基,也是他富有特质的叙事依据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5.
郑伟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1-86
国内外对印度佛教逻辑的认识有普遍的误解。印度逻辑史上首次创建演绎论证式应当归功于佛教逻辑。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是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陈那因明为印度演绎逻辑打下基础,法称因明最终使论证形式完成从类比到演绎的飞跃,使之达到西方逻辑三段论水平。 相似文献
86.
淮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7-39
周叔迦的因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三本书中:《因明新例》将因明中的概念等用新的、较为贴近当时人们生活的例子代替原本的宗教意味浓厚的例子;《因明入正理论释》在阐释《入论》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明学表解》将其分析因明理论时用到的图表集中阐述,采用更直观的方式解释因明中的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87.
沈海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文轨疏是唐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因明学著作,其地位仅次于窥基的《因明大疏》。由于史料缺乏,有关文轨的生平事迹已不可考,而且文轨疏流传至今也已非完帙,留下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文轨疏的成书时间、卷数、散佚的时间以及《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的作者问题等进行考证,有助于对文轨疏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8.
黄志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18-22
作者对我国目前因明研究中的四个比较突出的误区作了较深入的评述 ,认为应从理论科学的角度来阐释因三相及其他因明学理论 ,因三相在本质上属于逻辑公理而非论式规则 ,因明概念与命题不能混为一谈 ,因明概念所指称的内涵与外延也应明确区分开来。这样 ,才有可能准确理解佛家逻辑的真正义蕴 相似文献
89.
赛音德力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1)
因三相表述的不是一类概念之间的关系,而是两类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因之第二相表达的是宗同品和因同品两个集合间的交叉和包含关系;因之第三相表达的是宗异品和因异品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因之第二相和第三相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因法包含于宗法之中.因三相是关于两类概念之间关系的非常精炼的表述,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0.
沈顺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61-65
[摘要]因明推理的一个环节是喻。它分为同喻与异喻。异喻以证伪反例来间接证明宗(正命题)。义准量的第一个原便是依据于命题中的矛盾,以否定方式来完成推理。这便是反证法。它通常被哲学家们用来证明某种不可见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