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8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90篇
管理学   1956篇
劳动科学   625篇
民族学   549篇
人才学   668篇
人口学   152篇
丛书文集   4480篇
理论方法论   1047篇
综合类   9068篇
社会学   2484篇
统计学   40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2010篇
  2013年   1175篇
  2012年   1423篇
  2011年   1711篇
  2010年   1713篇
  2009年   1549篇
  2008年   1911篇
  2007年   1320篇
  2006年   1081篇
  2005年   945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772篇
  2002年   712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庆华 《云梦学刊》2008,29(3):74-76
马克思主义基于人的现实性提出,自然性是人性的基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规定,主体性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属性.马克思人性理论扬弃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论,强调了人的社会本位,同时主张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92.
佟维 《兰州学刊》2008,(Z1):33-35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诠释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93.
梁洁 《学术探索》2008,(1):68-71
习惯作为国际人道法的主要渊源之一,是国家行为的准则和司法机构判案的依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习惯国际人道法》对这一渊源进行了全面研究和系统归纳,是该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但就性质而言,它属学术成果,不具法律拘束力。研究报告试图建立一套对任何类型武装冲突均适用的习惯国际人道法规则的意图是不现实的;它在确立某些习惯法规则时论证不够充分;对国际人权法判例的运用也并不总是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994.
陈其胜 《云梦学刊》2008,29(3):54-57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创造性提出的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95.
在2008年的台湾"大选"中,马英九、萧万长当选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陈水扁当局即将下台,国民党人再次上台,两岸关系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马英九等在两岸关系上,承认"九二共识",将两岸明确定位在"一国两区",并主张两岸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分歧,积极推动两岸"三通",使得两岸关系的发展出现了转折和良好的势头.大陆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与对岸建立互信,求同存异,处理好两岸关系,致力于将"遏制台独"向"促进统一"的战略转变,共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6.
论19世纪俄日中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乱时代,知识分子心中充满了苦闷、寂寞与彷徨。觉醒了却没有方向,勇猛抗争却没有希望,虽疾声呐喊却痛苦无力。这就产生了与整个社会不相融合的“零余者”。这一形象在俄、日、中三国文学中相继得到表达。新文学的“零余者”比日本文学中的“多余人”更能大胆的自我剖析,具有更强烈的反抗精神,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没有能像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表现出一种博大的终极关怀精神,而是无声地消弭于社会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997.
人的成长是各种素质协调发展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成才的瓶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是人们对大学生、大学及大学后的生活的非理性预期.非理性预期给大学生活带来高风险,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破解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良方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有助于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998.
莫凡 《社会科学论坛》2008,23(12):20-22
财富有着十分丰富的人学内涵,在历史规律性语境中,财富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而在人的主体性语境中,创造财富是人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应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财富观.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根据有关古代文献的记载、民间的传统.对女娲两大创新功德:造人和补天,做了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女娲由于感到大地上很荒凉、孤独.为了增加新生机和新气象,而萌发了造人的创意.随后,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创新.终于造出了人类.不久,灾难突降、宇宙大乱.女娲又苦战三大战役、除害兴利.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环境.从此,"万物之灵"的人类,才得以发挥自身无穷无尽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三篇。《达生》演绎《养生主》义理,阐释庄学俗谛“达道全生”的养生之道,准确全面,更为丰富;同时像乃师庄子一样,对孔子“然于然,不然于不然”。由于郭象删去第三章至关重要的斥孔24字,导致旧庄学未能领悟《达生》精义和通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