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贺彦豪 《中华魂》2014,(12):46-47
正一座两百多年的大夫第坐落于洛阳江畔.英姿勃发,昂首挺立。站在洛阳桥远眺,遙想昔年大夫第大埕前海滩,杉行商船云集的繁华景象,仿佛一幅春江花月夜,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图画,让人越看越美,历久弥新。走进大夫第,只见宽阔的石埕,孤立的旗杆,敞开的大门,一派庄严肃穆的豪宅,不禁让人想起张氏家族的张宗仪、张碧沧、张仰  相似文献   
22.
两千余行的叙事长诗《丰碑颂》,是陇上诗人何小龙的一部力作。全诗以七个乐章全方位描写了甘肃庄浪人民勤劳善良,艰苦奋斗,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和敢叫荒山变良田的大无畏精神。庄浪"梯田王国"的修筑,是庄浪代际创业英雄丰碑于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人定胜天的历史见证。诗人以富有哲理的诗思,深厚的恋乡情怀,彰显了这一时代丰碑,完成了一个诗人应有的文学担当。  相似文献   
23.
中国湿地经典--红河哈尼梯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河哈尼梯田是哀牢山区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勤奋劳作中开创的一套梯田文明系统,它是中国山区稻田农耕的最高典范,更是中国人工湿地的不朽经典。它在原先没有湿地的哀牢山区创造了人工湿地梯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江平原改变天然湿地为稻田和耕地相比,更显出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24.
广西龙脊地区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的价值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民俗旅游村通过旅游开发,引进了市场机制,使民俗的价值被重新调整,传统民俗被赋予新的市场价值而得到突出与强调,民族文化的整体价值被提升。本文试以广西龙脊景区的田野调查为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
倒影塘:广州一个村庄有个奇怪的倒影塘。塘内的倒影来自独秀峰,它离此鱼塘有五公里之遥,然而它的倒影竟然出现在这口鱼塘里。更有趣的是,独秀峰在鱼塘西边,倒影也出现在西边,如果倒影在下午出现,也许是夕阳斜射的结果,可  相似文献   
26.
云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专门从事梯田农耕,而沟渠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红河县座洛村的实例表明,沟渠的建造极为艰辛,一般遵循谁建造、谁拥有权属的原则.沟渠由专人管理并有一定报酬.沟水分配有4种方式,如果出现偷水行为,有约定的习惯法给予严惩.  相似文献   
27.
哈尼族梯田文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尼族是雕塑大地的民族,哈尼族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哈尼人把别的民族用来建造城市的精力和梦想,都用来建造梯田了.他们世世代代创建起来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共构的"梯田文化",在今天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支点时,它的优长凸现了.  相似文献   
28.
刘克宁 《山西老年》2009,(11):22-23
祖辈相中了一条土梁,在那里经过三百多年的艰苦奋斗,开垦出四百多亩梯田,这些梯田土质不错,即使是十年九旱,它照样毫不吝啬,年年都还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填饱肚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山梁上打不出水井,祖辈  相似文献   
29.
30.
哀牢山哈尼族妇女梯田养鱼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哀牢山哈尼族的梯田养鱼有上千年的历史,对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哈尼族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哈尼族妇女就是梯田养鱼的参与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哈尼族妇女还成为梯田养鱼的主要管理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妇女的劳动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