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9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10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111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中国传统社会里妇人分娩,其场域多设在家中,除延请从事收生或有生产经验的妇人介入外,一般都是在家人或亲属的监控协助下完成整个过程。随着西方近代接生法在中国的推广,中国传统分娩场域出现了新的变化:分娩场地迁移至医院,男性医者开始活跃在分娩第一线上,器械等也介入产程中。同时,近代接生法也因降低了难产伤亡率,渐渐为时人所认可,从而实现了分娩场域从私密空间-家庭到公开领域-医院的逐步转变。  相似文献   
102.
朝鲜朝后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多元的表达空间。反抗传统女性规范的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使女性在气质、特征等方面都有了与传统形象不同的表现,她们有了更丰富的人格和多层面的性格。  相似文献   
103.
中法战争期间,彭玉麟作为朝廷的钦差大臣办理广东防务。他认真备战,积极筹划战守,反对妥协投降,力主抵抗,并且向清廷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反侵略措施。其言行表明彭玉麟是一个具有爱国热情和反侵略思想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相似文献   
104.
高丽名僧义通,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第十六祖 。经考证,他实名“羲寂”。从高丽到中国,应在明州登陆,在宋太祖乾德五年,离天台到明州,在明州弘扬天台宗教义。卒后,初葬于阿育王寺附近,后迁葬于乌石岙。义通是把天台教籍从天台传到明州的第一人,在明州建立了第一所天台教寺——宝云寺,并开启了天台宗山家与山外之争,所以,他是宋天台宗中兴的先驱者;他又促进了佛教内部台、禅、净土三家的融合,在中国佛教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汉代“劫质”行为是军事政治争斗的手段,也构成了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劫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是常见的情形.研究当时未成年人生活,应当对于“劫质”现象中的相关情节予以关注.有人“劫执”桥玄少子以“求货”,桥玄以强硬态度拒绝,并力促攻击犯罪者,致使其子被杀.桥玄又建议朝廷“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据说因此降低了“劫质”发案率.人们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反映了面对“劫质”犯罪不同的情感倾向和处置方式,可以看作社会史和司法史研究的重要素材.而未成年人在法律和亲情复杂纠结时完全被动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生命权利在作案者和办案者双方都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其生死在历史记忆中往往缺失的情形,都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6.
据汉魏晋注释书对名词句法语义的解析,说明古人对语法的动态性有所认识;文章的材料与分析是对作者《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一书中这个问题论述的补充;再次说明现代语法学理论建设,要重视继承古人的分析实践。  相似文献   
107.
宋代漕运由低级武臣押纲,又有舟卒随船,是其重要特点。押纲武臣和舟卒等同纲船上其他人员营私舞弊,从中获利的不法行为频频发生。营私获利活动包括纲运时夹带私货贩易、在与一般交装中营私舞弊、直接侵盗官物、擅自靠港、违程住滞及南宋时期的"随纲"等。  相似文献   
108.
论词体诗化理论对宋词题材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体诗化理论是影响宋词题材构成的最直接的重要因素。与词体诗化理论发展相应,不同历史阶段的宋词题材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在诗化派、曲词派两派理论家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对逸民遗民的界定入手,研究了身处元末明初的倪瓒心态及思想的变化,从而廓清了倪瓒在元明易祚之际逸民遗民身份及心理变化。指出倪瓒的这一思想嬗变对于后来明清之际的一些遗民画家对倪瓒传承中的一种文化认同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0.
在晚清的思想和文学中,普遍认为奴隶是中国人的本性。对奴隶的认识和批判实质是对中国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多重揭示,不仅把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也包含满族的统治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奴隶批判的目的是要国民从奴隶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它是民族国家想象的一个重要步骤。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无论亚洲和欧洲都经历了政治奴役的历史,启蒙主义和民族主义对"奴隶"的批判也具有历史的普遍性。因此,把"奴隶"当作是中国人的本性,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历史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