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达·芬奇密码》的热销从深层次上反映出西方文学在回应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中的东方转向、原始转向、性别及生态转向。在这部备受争议的小说中,丹·布朗以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为依据,改写了基督教早期的历史。小说在激发大众阅读热情的同时,满足了身陷现代性危机的读者们潜意识中对于精神回归的强烈渴望。  相似文献   
5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放宽,使基督教在全国快速传播,同样在东北地区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快速传播对人际关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与全国相似的普遍性,也有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正确面对这些影响,恰当地加以引导,会有益于基督教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的东北社会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3.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54.
This article sheds new light on the diverse modes in which migration and religion intersect in shaping everyday transnational practices by exploring the articulations of religion and business migration in an emerging Chinese-led transnational mission field. Drawing on multisited ethnographic fieldwork conducted in Wenzhou, Rome and Paris, I show how a large group of transnational Chinese merchants has adopted a vigorous homegrown evangelical Christianity as the spiritual and social anchor of their territorial mercantile culture in diaspora. These merchants have actively engaged in producing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events that link China to Europe and in resacralizing secular real estate and attaching evangelistic meanings to Europe's historic urban spaces. For rural-originated migrants who embrace a global hierarchy of places, the evangelical discursiv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mundane and the transcendent spheres finds expression in their perceived opposition between the peripheral local and the modern global centre in the global market economy.  相似文献   
55.
钟华 《东方论坛》2012,(3):81-86
上帝与死亡是犹太民族的核心话语。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卡夫卡却拥有非同寻常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卡夫卡的死亡观融合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精髓:作为犹太人,卡夫卡的死亡观念主要来自犹太思维;作为说德语的犹太人,由于德语本身浸润着基督教的文化色彩,卡夫卡的观念中又闪现出基督之光,渴望通过上帝的审判,重返伊甸园。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基督教在许多地方迅猛发展,信众数量越来越庞大。在此发展过程中,由于合法化、公开化等问题的分歧,有不少的基督徒采取了“家庭教会”的方式聚会、传教,并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并尽快解决“家庭教会”的相关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7.
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基督教是在西力东渐的背景下传入近代中国的。因此,宗教文化与政治成为近代中国人看待基督教的两个重要视角。从宗教文化的角度看,曾国藩对基督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卫道"对抗到正视其宗教地位的过程;从政治的角度看,曾国藩主张承认传教特权、限制基督教约外侵权,最终希望修改传教条约。总体而论,曾国藩的基督教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存在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58.
昭通和石门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中国西南先后的两个主要活动地区.以1905年为界,该会的传教重心既在两地之间发生了转移,也在汉苗两族间发生了转移.而由柏格理主持的这次转移既为教会传教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同时,其意义也超出了宗教的范畴,带有对西南苗族文化启蒙的色彩.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客观的探讨和梳理,无疑对于我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59.
从艺术家与艺术品、心理学与图像学、艺术社会学等三个方面详细描述12-15世纪的意大利视觉艺术研究状况,认为它反映西方艺术史研究范式轨迹的转换,并修订长期以来对文艺复兴是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再生的观念,指出它也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60.
未来的信仰间对话是否应转向信仰间神学的方向尚存争议。信仰间神学尝试把不同的信仰见解整合起来,寻求诸信仰最终的兼容性。根据W.C.史密斯的理解,诸宗教之间的冲突能够且也应该被视为一种“综合的邀请”。进行宗教间对话是宗教间神学发展的需要。佛教对神圣创造者的否定和基督教对神圣创造者信仰的肯定表明,从解释学上看,尽管佛教和基督教具有明显的不兼容性,但两者在世界起源问题上的猜想具有共同的关注点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