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79篇
社会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e therapist's capacity to imagine is one specific part of the endeavour of empathy which lies at the heart of the processes of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offers beginning ideas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rapist's imagination of self in relation to her/his clients in the task of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ir experience. In seeking to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 of others, the therapist is able to move between an imagination of sameness/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lient/s, and an imagination of difference/‘foreignness’. The family therapy orientation of curiosity and ‘not‐knowing’ relies on the imagination of self as different to our clients; mor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s of empathic connection rely more heavily on the imagination of sameness/identification with client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flexibility in the therapist's use of self in moving between these positions allows an expanded capacity for therapeutic connectedness. These ideas have special valence in the practice territories of impasse and intercultural therapy.  相似文献   
112.
《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模拟女性视角和女性话语,以实验式创作笔法表现女性主义反叛意识和价值观,同时消解了《简·爱》内化了的男权秩序权威(神权、父权和父权)和殖民意识,以戏谑的口吻揭示女性主义视阈可能带来的女性强权,以及女性主义话语强权造成的男性心理生存平衡危机。  相似文献   
113.
文章以澳门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周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婚恋题材小说代表作,探讨其长篇科幻小说,认为周桐将女性主义思想和澳门文化想象寓于小说构思,创造了情节离奇而寓意深长的优秀小说,为澳门文学文化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4.
大众消费文化的急骤繁荣,使社会各方面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社会转型期,这构成中国文学想象的时代前提与历史契机.这是一个实践立法的时期.由此形成两幅代表性想象图景,即文学边缘化想象图景与文学的后现代想象图景,这两幅图景各坚持既在理性的模式化与非理性的非模式化,它们各执一端但都与时无补.文学想象的时代性超越须坚持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命关联"与"时间统一".文学史证明,历史上非凡想象总是从历史纵深升起.文学想象的有效性在于其理性根据,胡塞尔称这种理性根据为"经验关联体".以大众消费文化繁荣为重要特征的社会转型使既在理性即"经验关联体"获得了被悬置的时代可能性,这为维柯所说的造成想象超越的"诗的智慧"的活跃创造了条件.既要反思于既在理性又要激发非理性的"诗的智慧",两者兼备的文学想象主体眼下尚待形成.  相似文献   
115.
英国19 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作优美动人,闪烁着美和真的光辉,这与诗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美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对散见于济慈书信及其诗作的美学思想作一归纳剖析,以便人们对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相似文献   
116.
浪漫主义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兹华斯的《独自云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名作《独自云游》堪称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对这首诗的自然主题、情感与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诗的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发现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人与大自然相依相伴,大自然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大自然是人类的羽友、良师和保护者,从而唤醒我们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  相似文献   
117.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始终伴随着主体的情感活动,随着美感的深入而愈加强烈。过后,情感的余波,仍荡漾不已。在音审美活动中,突出地活跃着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活动。音乐欣赏,对音乐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消费”。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始终出现心理距离的心理现象。开始总是主体同客体保持“无距离”的心理状态,进人作品中,达到“物我两忘”,最后总是主体同客体拉开心理距离,以“旁观”的心理态度,审视审美对象。作出中肯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18.
雅各比在其康德批判中洞见到了整个现代哲学的虚无主义倾向。通过对康德“先验对象”理论和时间性的想象力学说的考察,这种倾向可以被明白地洞见到。“先验对象”被看成是思维构造出来的意识相关项,而时间性想象力就是思维的自构造和自成形活动。雅各比认为,这是混淆了构造性时间和发生性时间的结果,但费希特却在他的启发下,力图深化康德的道路。双方从而产生了多次论争,且德国古典哲学的进程受此影响极深。而这条道路的现代继承者海德格尔,同样也面对雅各比式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9.
《白蛇传》为宋元明清以来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以小说、说唱或戏剧等多种形态出现,备受赞赏喜爱,其中白蛇的形象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某种程度折射出了男性对于女性的想象以及双重期待心理。  相似文献   
120.
康德最为人熟知的辩证法乃是消极的意义上的幻相的逻辑,不过这并不是康德对于辩证法理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康德最为重要的辩证法理论乃是潜藏在其知性逻辑中的想像力的辩证法,这一辩证法理论不仅是康德知性逻辑得以建立的必要前提,而且也规定了费希特、谢林哲学辩证法的根本任务,即阐明从受动性直观到主动性直观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