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79篇
社会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元散曲中蕴含各类文学模糊,要让译文读者同原文读者一样鉴赏和接受原作之模糊美,译者就应力争在其译作中再现原作的模糊。  相似文献   
92.
"神话"作为一种早期人类形态的元典,从来都是作家驰骋想象的文化资源。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将神话的"创世题旨"与时代转型语境进行了现代性的对接和生发,激活了尘封和遮蔽的种族记忆,现代民族国家被想象成具有完美人格化形象和"会说"的主体存在群,这种文学想象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3.
戈迪默在<无人伴随我>中采用了大量的包括自由联想、自由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内的叙事技巧展现人物在动荡的社会里所表现出的复杂而特殊的性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将它们大量的交错并置.在所有形式的引语中,自由直接引语是叙述干预最轻、叙述距离最近的一种形式.它不受叙述语境的影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原话的特征,使作者能自由地表现人物话语的内涵、风格和语气.  相似文献   
94.
作为世界想象的"高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碉楼的起源和功能,在学术界既有的研究中,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战争论派,他们认为是战争导致这种建筑的出现,其主要功能是防御敌人的进攻;而综合论者试图将宗教信仰和古典功能主义糅进战争论中,进而认为,是战争和宗教信仰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出碉楼的审美意义。本文踵继并发挥另一个一直处于微弱的或者隐藏状态的传统观点认为,碉楼的产生不是战争,也不是生物机体的需要,而是基于当地族群的文化象征系统关于世界的观念和具体历史场域互动的结果;它是当地人想象和创造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5.
清末新小说中的"新中国"想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肩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96.
在中国与朝鲜长时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繁荣发达已经成为朝鲜的社会集体想象。朝鲜使臣在使行中国时,对明朝经济发达的通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载。他们不仅记载了通州经济的繁荣,而且对京杭大运河的政治和军事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对通州漕运的盛况给予了详细的记载,并从细节上对中国的漕运制度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通过对通州盛况的观照,朝鲜使臣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经济繁荣发达的社会集体想象,而这种社会集体想象,则是朝鲜使臣们希望本国繁荣富强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97.
三十四年代文学中的上海形象经历了白天、夜晚和日常的递变。茅盾用公债市场、工厂、小汽车构成白天的上海;新感觉派作家们用夜总会、舞厅、街道描画了一个夜的上海;张爱玲则用公馆、公寓、里弄砌成了日常的上海。在欲望的指引下,它们共同完成了我们对老上海的现代想象。  相似文献   
98.
莫色木加 《民族学刊》2022,13(10):65-72, 137
《天地祖先歌》是彝族五大创世史诗之一,学界至今还未对它展开深入的研究。联系史诗的彝族传统文化背景,细读创世史诗文本内容则发现,它充分阐发了彝族创世史诗独特的共通体思想,同时详细论述了彝族创世史诗中的诸多共通体以及史诗共通体自我解构性的主要特征:他异性、独体性/独一性、死亡,尤其是创世史诗明确表达了彝族先民的共通体解构观念,深刻反映了彝族先民关于共通体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思想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9.
文学的思维品格及其功能--对文学存在意义的一种解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为思维,具有广阔无垠的全息思维视域和融汇一切思维方式的统合力。作为人类思维最具普适意义的展现形式,文学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的思维,培育和滋养了人类的智能,使人类的创造性获得了无限的空间与自由度;作为文化母体,她影响和哺育着众多的文化载体。作为思维,是文学最永恒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0.
康德力图调和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矛盾 ,但是康德对法规、理性、趣味、道德等古典主义艺术原则的强调实际上压倒了他对天才、想象、自由等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推崇 ,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已构成了对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解构和否定。康德在不自觉中偏向了古典主义而非浪漫主义 ,这才是康德艺术观的本来面目。时代环境、传统教育以及他个人的性格气质造就了康德的这种古典主义的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