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试论高等教育观的三个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新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观问题,阐述了高等教育观的三个嬗变从狭窄的专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终结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一环,从标准化教育走向个性化教育.围绕这三个转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先进制造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分类集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先进制造模式的概念和特征,提出了先进制造模式的分类准则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整理,认为企业实施先进制造模式必须认真分析其所处的环境、所确定的战略和所采用的技术以及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协调,必须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商事人格权”概念构建方法检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事人格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律概念,本文用体系化的标准,从逻辑和价值两方面对其构建进行了检讨,发现这一概念破坏了法律概念内涵的确定性,在逻辑上自相矛盾,而且并不能达到弥补价值漏洞的目的,不能见容于民法现有的体系。故本文主张应将之舍弃。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不论从哪种理论来讲,都应该覆盖这一群体,但事实恰恰相反。原因何在?文章试从保障体制、保障观念和对人力资本的错误认识方面展开分析,探求阻碍农民工社会保障到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自然观的形成是受综合合力的结果,客观上,远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近受明后期进步的文学思潮以及满族文化传统的积极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本位,儒、释、道三足鼎立,这三家都崇尚自然;明清时代的个性解放思潮及满族文化中的萨满教也都对曹雪芹自然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境界"、"意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十分重要的审美范畴。关于意境的称谓,常出现将意境、境界和意象混为一谈的现象。这三个概念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文章将对此做一探讨。“境界”这一概念由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使用、强调和《人间词话》的深刻影响,似乎有等同和替代意境的倾向,同时,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概念也由于没有明确的界说,而常常与意境等同。这三个概念都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且相互之间很难清晰的切分,三者既有密切的联系,有重合,但三者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范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相似文献   
17.
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所含人物的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但这种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只是其表,"志士失职而志不平"和杜鹃啼血似的慷慨悲壮才是稼轩典故意象蕴涵的内美本质。典故意象之大量运用对稼轩词的主导美学特质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内容上奠定其用典之词情感基调的作用;2.形式上的"陌生化"效果和抒情话语的多样化特征。3.对其用典之词既慷慨悲壮又含蓄蕴藉的意境具有构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艺术意境界说中,“哲理意蕴”说以“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界说意境的内涵,立足民族的传统美学精神对意境的哲学层面进行阐释,是意境内涵系统中最具形而上意味的界说.“哲理意蕴”说提出的根据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中整合超越的审美知觉、感物即兴的审美能力以及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三方面,粗略地考察意境“哲理意蕴”的审美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相异而又相通,中国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主动地探索、研究诗歌与绘画的相通相融.诗与画在意境与形式上的完美融合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美学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纯粹经济损失是一个类似于德国法上的一般人格权的框架型权利,是一个在产生之后逐步被空洞化的概念。德国私法中纯粹经济损失概念的产生及“过失致纯粹经济损失不予赔偿”规则的确立,具有一种偶然性。纯粹经济损失问题的解决反映出各国的私法的救济方式不是凭空产生的,都会建立在本国法律传统及立法模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