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考茨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集中探讨了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这一探讨既包括对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修订,也包括对社会发展规.律问题的探讨和修正,既体现了考茨基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理论功能拓展的努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理论缺陷,需要在理论上认真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2.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 ,对唯物史观一系列范畴和原理的全面深刻理解都关联着“现实的个人”范畴。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地位和意义 :( 1)“现实的个人”范畴关系到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 ;( 2 )“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社会”范畴 ;( 3)“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3.
本文具体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间的理论渊源,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4.
李大钊参与和主持过包括《新青年》在内的多家报刊的编辑工作。他主张言论、出版自由,反对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以批判显示,关心政治,启蒙民众,重建中华为报刊的使命。  相似文献   
25.
毛泽东、邓小平荣辱观具有许多相同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都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上;核心精神一致---为人民谋利益;基本内容一致;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毛泽东、邓小平荣辱观思想也存在不同点: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实践基础不同;在对待贫富问题上有差别性认识;人才观不同。邓小平对毛泽东荣辱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和对待劳动问题上。  相似文献   
26.
晚清社会的文化环境孕育着两个层面的冲击与融合。旧有的层面以传统的父子伦理观念为中心;新的层面则以突破旧有伦理道德为目的,积极创建一个全新的伦理道德。谭嗣同对旧有的家庭伦理道德进行了猛烈抨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迥异于传统的养老观念:"日日问视"。  相似文献   
27.
在现代艺术意境界说中,“哲理意蕴”说以“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界说意境的内涵,立足民族的传统美学精神对意境的哲学层面进行阐释,是意境内涵系统中最具形而上意味的界说.“哲理意蕴”说提出的根据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中整合超越的审美知觉、感物即兴的审美能力以及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三方面,粗略地考察意境“哲理意蕴”的审美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8.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相异而又相通,中国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主动地探索、研究诗歌与绘画的相通相融.诗与画在意境与形式上的完美融合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美学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9.
美源于主体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国华 《社会科学》2007,4(1):162-168
从来就没有所谓本体的美,由西方哲学提出的本体概念,只是人们为了认识的方便而设立的一个“神”,美学研究者们却一直将它视为真实的存在,这是美学研究走进死胡同的根本原因。美也不存在于客体上。事实上,美只能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是人们对意境的情感评价,是主体对自己的无意识需求在意境中获得象征性满足的情感评价。人们之所以漠视这一事实,是因为审美活动是发生在无意识领域,并不为意识所把握,所以人们一直不能确定它的真实所在。  相似文献   
30.
“湘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湘学研究,应当在澄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湘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学术概念,亦不是纯粹的地理概念,同时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凝固的时间概念。从基本格调和核心内容上讲,它是理学,是湘中理学的特有称谓。它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添如文学、史学等新的内容。同时,湘学的发展与湘学研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湘学在湘学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其活的精神,仍然在火递薪传中展示着自己特有的思想瑰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