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8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110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324篇 |
社会学 | 20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71.
吴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0):1070-1072,1076
随着语言文化多元的日益增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意义构建业已成为新媒介时代交际的主流表达形式。教育领域因多媒体设施和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引入,教学多模态化也日趋明显。多模态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是针对多模态化的意义表达和解读而提出,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提高应从多模态意义的解读和建构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472.
虽然汉维语味觉词语所传达的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对味觉的感知,在翻译中不会有表达的困难,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相互对译,但由于味觉词语的意义丰富,引申性比较强,在不同语言中的引申意义和表达方式也不同,汉维语味觉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及其意义之间的交叉关系呈现出复杂状态。文章拟对汉维语10个味觉词语进行对比,着重展示味觉词语在汉维语中所表现出的抽象的引申词义差别和词义文化差别。 相似文献
473.
诗歌意象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不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的不同人生价值理念.对于各项事业正飞速发展的中国新时代来说,挖掘唐代诗歌意象的价值理念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力,同时,它也能够为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474.
哈萨克语的词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祥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1):137-142
不同的民族由于语言特点的区别,反映词义的语言形式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将现代哈萨克语的词义关系归纳为上下义、同义、反义、同音和多义等5种关系,其中同义关系的词又分为等值同义词和非等值同义词,反义关系的词又分为对立反义词、相对反义词和换位反义词,同音关系的词又分为根素式、派生词式和根素-派生词式同音词. 相似文献
475.
马美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6):27-30
茅盾是新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现实主义批评特色.本文通过对茅盾建国后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从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历史-美学”的批评原则和科学公正的批评实践等三个方面阐述其对当代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76.
编写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思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60-63
一本文学史著作的观点和内容的创新,是针对教师过去接受的陈旧的文学史知识而言的,对学生来说,不存在新不新的问题.当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在中国只有20来年的时间,应该说没有积累很丰富的学术传统和学术遗产,以前的文学史框架、观念和大纲是过渡性的,教什么内容和不教什么内容,教师应有更多的自主性.叙述文学史不能自相矛盾,不能迁就历史上错误的观念,否则就不能说服学生.<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之所以采用以解读文学作品为主型,就是为了让历史通过作家的个人切身感受来获得传播和理解. 相似文献
477.
夏志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44-51
粤西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散居正一道士,其历史衍变与当代境遇深刻地影响了当地宗教生态的平衡及“宗教市场”的格局.而其“散居”于乡村社会并融会于民间的宗教生活及活动方式,一方面表现出正一道教传统的民间性、地方性和社会性特点,另一方面也突显出当前制度环境下宗教“活动”与宗教“场所”之间的矛盾,散居正一道士的管理成为当今政府部门宗教管理的重要议题.在宗教社会化管理的探索中,当代香港地区道堂的管理模式,可以为散居正一道士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8.
郑慧如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14
台湾现代诗史中的后现代有两种不同的意涵:时间上的后现代及美学上的后现代。时间上的后现代,指向1980年代以后;美学上的后现代,其哲学内涵重于拼贴的形式,而于1980年以前的诗作就已见蛛丝马迹。透过文化及文学、美学、哲学翻译的后现代思维,在台湾有形式与内涵分离的现象。在形式上,一眼可见的后现代,未必富含后现代的精神;而具备后现代精神的创作,未必符合标签上的后现代。论文以夏宇、向阳、简政珍、杨小滨的作品为论例,就形式的游戏与辩证的思维两方面切入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语言,尝试寻绎后现代语言中的解构精神:既解构外于自我的一切,也趋向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479.
吕锡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
魏源力图通过诠释《老子》以矫末世之弊,他在《老子本义》中阐发了不盈、务内的管理之道、利人外身的处世哲学、贵贱同一的平等思想,充分彰显出老学所具有的救世价值,这些政治智慧是中华民族进行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80.
关于《现代大学英语》中的文化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理论基础,指出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英语教学实践更有成果,在分析《现代大学英语》中文化信息的基础上,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洞察力和跨文化意识,目的语及其文化应被视为向学习者展示的一片新天地,并利用其与学习者母语文化的对比为学习者创造出一个认知成长和文化素养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