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6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404篇 |
人口学 | 25篇 |
丛书文集 | 130篇 |
理论方法论 | 28篇 |
综合类 | 976篇 |
社会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王曼利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23-25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13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家族织锦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冉红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22-25
本文对近20年来的土家族织锦文化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力求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家族织锦文化研究全貌,并为进一步开展土家族织锦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3.
李琼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111-114
为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塑造与之相应的现代人格。文章对现代人格的特征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塑造现代人格的现实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塑造现代人格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4.
135.
欧阳可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155-159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及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的不同层次分析,认为目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宗教意识的价值定位及阐释应注意宗教意识下的民族现代化、文化认同及超越等问题.文学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研究必须要同现代性的社会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过于强调少数民族文学中宗教意识的原始性和神圣价值是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化及精神生活的简单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6.
羌族诉讼习惯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大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7-35
羌族诉讼习惯法发端于大禹时代,其中,依靠人力运转的有“议话”、“转转酒”两种程序;假托神意运行的有“盟誓”、“捞油锅”、“掷骰子”、“枪击草(面)人”等神判程序。其历史演进呈现为四个阶段:独立运行(18世纪前);国家法对诉讼习惯法的介入(18世纪-19世纪中);国家法对诉讼习惯法的挤压(19 世纪中-20 世纪中);彼长此消(20世纪5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7.
民族居住格局是研究民族关系十分重要的场景和变量。国内外学者对于民族居住格局进行了很多研究,国外学者多集中在量化分析上、原因分析;国内学者则多倾向于历史溯源、民族交往等定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8.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消费文化相对应的美丽的坏女人形象开始独据文坛一角并引发无数想像,本文选取的文本正是以强暴、诱奸这样的热点题材为中心的一些“酷烈小说”。然而这些小说的立足点并不是基于某种阴暗心理的窥视,而是把重点放在由“丑闻”所诱发的一系列生存问题的善后上:看客、民族劣根性共同成为了扼杀可怜女性的帮凶。事实上,在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纷繁不定的多重人性,而刘庆邦所做的努力正是“直面生活背后的真实”,表达对于底层生存现状的怀疑与追问,尊重与同情。 相似文献
139.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度量社会发展的方法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现有的评价方法,尚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各民族人口发展的现状。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人口发展状态,构建了衡量人口发展的指标体系,按照这个指标体系,分析中国各民族人口的发展现状、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0.
英语民族与云南少数民族语用习惯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155-157
语用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独立学科,它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语用学主要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殊话语以及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从语用学相关理论的角度,通过对英语和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可以进一步展示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文化意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