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1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451.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差异、教育发展的差异、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人口较少民族的结构性差异诸问题.  相似文献   
452.
本文以肇源县义顺、浩德、超等三个蒙古族乡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53.
镇安故地壮族巫、麽、道信仰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安故地史称镇安府,自古为壮族聚居地,操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民间信仰巫、麽、道并存,以道为尊;法事仪式大都是巫、麽、道各种神职人员共同参与,通力合作;而镇安故地壮族民众对巫、麽、道信仰的虔诚和根深蒂固,是巫、麽、道民间信仰延续不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4.
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国赫哲族聚居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基础条件,提出了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5.
本文从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素质、民主化程度四个方面论述了民族问题的隐性因素表现和对民族问题的作用 ,并指出了重视民族问题隐性因素的重要性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6.
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加强民族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健全民族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57.
明人张雨<边政考>所列肃州南山的三个东迁部落,名"哈剌秃"."哈剌秃"为"黑"的意思.三部"哈剌秃"实际为两个部族--"帕泥"部和"赏不束"部,分别操古蒙古语和古突厥语.两部落最早为安定卫部落,东迁沙州后,因与左卫帖木哥部落仇杀,遂迁至肃州南山."帕泥"部即裕固族"曼台"部落前身;"赏不束"部后来成为裕固族"贺郎格"家之一部分.之所以称他们为"黑番"或"黑黄番",是因为东迁肃州后,他们一直依藏族居住,受藏族"喇嘛番僧"管束.  相似文献   
458.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朝鲜族的对外劳务输出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而且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认为 ,朝鲜族的对外劳务输出业务是一项新兴事业 ,具有利国利民的积极意义 ,主要表现在 :为消化朝鲜族地区的过剩劳动力提供了渠道 ;增加了劳务人员的收入 ,使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了朝鲜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为国家创造了外汇 ,支援了国家建设 ;提高了民族素质 ;有利于发展外交事业。在中国对外劳务输出事业不断发展完善的宏观背景下 ,朝鲜族应抓住机遇 ,采取措施 ,在中国的劳务输出史上谱写出新篇章  相似文献   
459.
"行歌坐月"用以指代侗族于"夜间的室内唱歌作乐"的相关习俗文化,来源于汉文典籍记载,它与侗语体系中的"甲寨"、"甲腊乜"、"俩腊乜"、"甲乌"、"瑞乜、"吝乜"、"览"等具有大致相同的指代对象。具体到阳烂侗族传统的"行歌坐月"主要指的是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特别是适婚的男性游走于大致相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家进行"对歌抒情"的行为及其活动。目前,对于这一"行为及其活动"的研究,从尽可能多的文献资料查阅来看,关注的视角仍然主要集中在对事项本身的概括上,而将其视为一种社会事实进行细节的描述,当然也对其外延和内涵有了一定的探讨,但笔者认为仍还有可以进一步剖析的必要性。本文选择一个侗族文化氛围较浓的村落作为田野考察点,对其"行歌坐月"习俗进行结构功能的分析,以期达到"以小见大",更好地诠释社会、理解文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460.
刘波 《社会科学》2007,(7):124-131
在高度国际化社区,社区自治与治理困境背后的重要问题是自治主体的确认与社区力量的整合,这就涉及社区中的重要力量——外国籍人。而是否应该把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赋予外籍居民存在强烈争议。本文在对上海市H社区2006年居委会换届选举一个多月蹲点观察基础上,分析外国籍人入选居委会的现实需求、法律制度困境、选举成功逻辑以及社区政治空间转换等,并提出国际化社区民主选举与社区自治、治理、社区培育相结合的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