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5篇
人口学   316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501篇
社会学   416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战略本质与企业战略内在层次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回顾企业战略概念与内容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经营管理及其它各领域战略的共同本质。由此并结合以往对企业战略内容及其结构的不同研究,试图探讨企业战略分层次的内在结构,以此加深对战略分析、战略生成等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2.
组织结构变革的复杂适应系统观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复杂适应系统的组织被认为是现代经营环境条件下企业生存的重要形式,它要求构成组织的行为主体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依赖,能够根据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内部变革和相互关系调整,以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本文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阐述了组织变革的趋势和未来形式,给出复杂适应组织设计原理,指出现有企业组织变革成为复杂适应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03.
农民工的迁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广东、江苏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个人迁移,家庭迁移因配偶、子女迁移形成的家庭团聚效应及女性配偶非农就业形成的收入增加效应而更具有行为性永久迁移倾向,但没有明显的制度性迁移意愿。制度性迁移意愿除了与迁移者受教育程度相关外,主要取决于农民工年老回流、长期居留城市、放弃农村户籍与土地的意愿。虽然行为性和制度性永久迁移机制不同,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实现了行为性永久迁移并不必然导致制度性永久迁移,具有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农民工家庭,行为性永久迁移意愿也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904.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the climate due to the recent concerns about climate change.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spatio-temporal model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ata while accounting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 as well as climate effects. As an example, we consider data on bird mig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alyze the spring arrival dates of Purple Martins between historical data (1905–1940) from the North American Bird Phenology Program and recent data (2001–2010) from the Purple Martin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allows researchers to compare mean arrival dates while accounting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ur results for Purple Martin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arlier spring arrivals in parts of United States over the recent years. The proposed approach provides a useful tool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data related to studies of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905.
生计问题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城镇化安置中的重要问题,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忽视移民的生计响应。基于“四维度三强度”生计响应分析框架和测度方法,以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户移民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测度了武陵山片区自然保护区移民农户的生计响应情况,发现移民生计资本响应不均衡且移民获取资本能力较弱。移民户生计方式响应最好但移民户之间差异较大,移民户生计产出响应较为明显,尤其是生计产出的行动响应方面最强,移民户生计空间响应相对较弱但移民户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自然保护区移民农户的生计响应情况总体较好,但移民农户的生计响应强度由感知、意愿到行动呈现依次递减状态,且移民农户的生计空间响应和物质资本响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移民生计响应的维度和强度,对移民生计增收机制起着强化或抑制的作用,进而影响移民的持续发展。妥善应对生计响应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尊重并激发生计主体的能动性选择,形成移民生计响应与增收机制的正向循环,是提升移民生计响应强度、形成移民持续生计能力、实现移民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906.
基于“六普”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顺利结束,相关快速汇总数据也已经公布。依据全国和各省最新发布的主要数据公报,对我国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人口普查关注的焦点,不仅首次及时地在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了人口流动数据,而且第一次披露了市内人户分离人口数据;人口流动对人口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十年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与人口地区分布变化是一致的,人口迁移流动对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6%,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907.
以往关于迁移流动对出生孩子性别比或性别偏好的研究至少有两个不足:一是很少将流迁人口与原居住地非流迁人口的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进行比较;二是只考察了迁移流动对性别偏好方向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性别偏好的强度。本文设计了测量男孩偏好强度的男孩偏好强度指数,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主要迁移选择性变量后,流动经历能明显降低农村人口男孩偏好强度。研究结果支持适应假说。  相似文献   
908.
近代以来,儒学的宗教性问题成为儒学研究的焦点,当代新儒家兴起后,这一问题转化为对儒学超越性的讨论。针对牟宗三的内在超越性经由实体化的心体走向独断论,李泽厚与安乐哲提出了不同观点。李泽厚反对任何形式的超越性,主张以情本体来取代超越性;安乐哲则强调应该消解儒学的超越性本质,代之以开放性的过程哲学。但二人皆有从根本上取消儒学超越性品格之嫌。通过吸收三家的观点,在李泽厚礼由俗出和文化积淀说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该从历史总体的视角来分析儒学超越性问题。在这一视角中,一方面,儒学具有内在超越性的品格,另一方面,这种内在超越性应该来源于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09.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数万名欧洲犹太人或远涉重洋,或穿越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来到中国,定居在上海和哈尔滨,电有少量定居在天津、北京、大连、沈阳、青岛。这些犹太人分为来华淘金和来华避难两大类型。由于中国人民的友善和宽容,也因犹太人超强的生存能力,他们在中国安居乐业,不少人还发家致富。就连二战期间遭受德国纳粹党迫害而被迫流亡的犹太难民也得到人道主义的救助,躲过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劫难。他们在中国还组织了各类社团,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这是一段不应忘记的历史,也是20世纪人口迁移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课题。  相似文献   
910.
Coaching in the pastoral of the diocese of Speyer. Internal coaching between office and independence A lack of priests and changes in social conditions are forcing the Diocese of Speyer to employ people on an honorary basis in executive functions of spiritual welfare. The permanent staff of the bishopric are now to coach those volunteers in order to accompany the process. For this they need a great deal of independence as ?new coaches“, which can however put their loyalty to the ecclesiastical office into question, as long as they fail to acquire appropriate forms of communicative plausibility. No one can on any account escape from the momentum sparked off through the use of coaching in a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operation — neither the operation nor the c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