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55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目前,绿色技术壁垒已成为阻碍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最大障碍之一.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为由制定复杂苛刻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鉴于农产品和食品是各国普遍加以保护的敏感商品,所以农产品贸易受绿色技术壁垒的影响更为严重.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其农产品出口主要销往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而这些国家主要采用绿色技术壁垒实施贸易保护,所以,如何从理论上更好理解绿色技术壁垒,并在实践上采取应对绿色技术壁垒的积极策略是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2.
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之一.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传统理解下的作品主题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和他的所谓复仇都具有某种荒诞性,显示出了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西方与中国交错、经典与普通相融的特征,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363.
有关潮汕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林大钦,历代学者多有论及其策论似苏轼,诗歌创作似陶渊明。文章就此两个问题,结合林大钦的仕途实际和人生追求等,比较论述其同异,借此对林大钦的仕途经历和心路历程、策论和诗歌成就作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64.
本文运用I.A.Richards的“细读”理论,分析了《浮生六记》原文的字、词、句和篇章结构特点,并针对文化专有项的讨论,揭示林语堂翻译的政治经济学,论证文学翻译‘似’与‘半’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365.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以"目的论"和"充分度"为标准的新的动态模式,使批评者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去分析制约译者翻译目的的因素,进而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结果。对《论语》林语堂英译本的批评就是个好例子。  相似文献   
366.
林庚白早年与同光体诗人交往颇多,受同光体影响较大,后期虽对同光体反戈一击,但其诗歌与诗论仍与同光体渊源颇深。同时,他的诗论和创作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激烈的社会矛盾,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67.
《京华烟云》作为我国20世纪初的一部优秀小说,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其成就虽不及《红楼梦》,但堪称是家族叙事小说中的杰作。《京华烟云》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叙事手法、语言表达及所传达出的悲剧意蕴等方面对《红楼梦》都有所借鉴并在主题上有所深化。因此,关于《京华烟云》对《红楼梦》借鉴与继承的研究,其意义不仅涉及小说影响史研究范畴,更对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研究具有极大借鉴意义,其中蕴含很多值得挖掘的内涵。  相似文献   
368.
林语堂为了使其幽默理论本土化,一方面努力从民间文化、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幽默基因,虽易导致幽默的泛化,但自有其文化学的意义;另一方面,他在中国倡导幽默的实践中,对幽默理论本土化的文化障碍有所察觉,但估计明显不足。30年代左右翼文人对“论语派”的攻击,与其说是政治冲突,毋宁说是一场以幽默为媒介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69.
中华书局版《东华录》校勘指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华录》是清代著名史学家蒋良骐编修的重要史书,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向来为史学界看重。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林树惠、傅贵九两位先生点校的蒋氏《东华录》是很完善的版本。但是,美玉微瑕,仔细研读,仍能发现其中校勘上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多是属于校对的技术性错误。  相似文献   
370.
林语堂从新文学运动源头采撷的个人主义的火种,成为他一生坚守的文学理想。林语堂把人道、人性视作全人类共有的也是唯一的价值尺度,他对社会发展水准、文明进步程度的判断都是以人性、人道原则为依据,他所理解的个人主义超越了特定社会给出的定义而成了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在林语堂的文化情调中,幽默是最具特色的。林语堂的幽默不只是一种文学风格,甚至也不只是一种社会批判的工具,而是他追求完美人格的途径,是理想社会在人性层面上的呈现。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不是鲁迅式的,他其实是在以一已的坚守实施某种转型。转型有两种:一是重在颠覆,一是把过去文化中尚具现代生命力的东西提取出来。林语堂侧重于后者。林语堂与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精神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本是五四精神的弄潮儿,人到中年之后,他和五四青春型激情有了距离,但并未背离五四启蒙之义。他的姿态与鲁迅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