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405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974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试论民族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囿于“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的教条 ,用民族问题与阶级斗争的联系性来否定民族问题的相对独立性是我们难以真正重视民族问题的思想根源。而民族问题的相对独立性是不容忽视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交往的负效应。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以及社会主次矛盾的易位都决定了民族问题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 ,因而不能把民族问题的实质视为其他社会问题。民族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联系 ,但旧的民族矛盾解决了 ,还会产生新的民族矛盾 ,直至民族的彻底消亡。这就是民族问题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2.
黑龙江流域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星辰知识体现着人类天文学萌芽时代的特点。本文从天文学、自然崇拜和神话传说等层面探讨北方渔猎民族的星辰知识。北方渔猎民族利用天象变化定时间、定方向、定季节,正处于从观察物候向观察天象的过渡时期。其星辰知识虽简单幼稚,却是科学的萌芽,体现了人类对天体认识的起点。同时,其星辰知识大多在自然崇拜和神话传说形式下表现出来,充满渔猎文化内涵,正体现着萌芽状态的天文学与原始信仰交织在一起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993.
满族服饰浅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满族服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揭示了清王朝在服饰上表现出来的等级差别及满族传统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水平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认为 ,黑龙江省蒙古族按其语言使用状况 ,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 ,以蒙语为主 ,兼用汉语 ;第二种类型 ,以汉语为主 ,兼用蒙语 ;第三种类型 ,完全使用汉语。蒙古族语言作为蒙古族文化的载体 ,应继续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对鄂温克族民间文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分析了贝尔宾(Belbin)的“角色模式”和卡尔通(Kirton)的“认知模式”与甘肃少数民族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的关系,发现甘肃少数民族在适应型角色的扮演方面是成功的,在创造型角色的扮演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本文的调查资料来自400位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士。  相似文献   
998.
凉山彝族嫫尼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华 《民族研究》2006,(6):45-52
彝族嫫尼是生活在彝区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一些已婚女性组成,她们用自己的巫术为人驱鬼治病,禳解灾难,占卜未来。作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凉山彝族嫫尼成巫的原因和条件,她们从事的法事活动,她们的生存现状,以及嫫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笔者所做的调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锡伯族西迁改写和创造了锡伯族的历史,对锡伯族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迁的壮举不仅锻炼了锡伯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质,也给锡伯族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而西北边陲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环境又使西迁新疆的锡伯族不仅保存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还在与兄弟民族的交往、交流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对本民族的文化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就锡伯族西迁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范振军  温军 《民族研究》2007,(5):100-103
在评述民族关系预警研究背景、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预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民族关系预警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