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需要不断拓宽舆情报送渠道,丰富舆情传输载体。社区民间组织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而举办的,它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不同居民的社会舆情信息,反映不同群体的观点意见。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区民间组织的舆情汇集和传输功能逐渐显现,成为舆情传输的基层载体,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2.
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的功能和优势分析——以A社团流动儿童项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一些流动人口聚集处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儿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处境奔走呼号,进行着政策上的倡导。但是NGO已经在以行动参与到流动儿童的教育当中,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专业队伍方面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本文应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对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的功能和优势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3.
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一些流动人口聚集处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儿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处境奔走呼号,进行着政策上的倡导。但是NGO已经在以行动参与到流动儿童的教育当中,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专业队伍方面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本文应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对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的功能和优势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4.
“不完全合作”:NGO联合行动策略——以“5·12”汶川地震NGO联合救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NGO的发展策略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5·12”汶川地震NGO联合救灾行动为例,着重探讨当前中国NGO联合行动的“不完全合作”问题。本文认为,不完全合作是NGO在面对内外部制度约束和组织限制条件下的主动策略性行动选择,具体策略机制表现为联合行动目标的自我约束、有限的组织参与和弹性的组织形式等三方面。NGO不完全合作策略的产生是由外部政治机会空间有限、组织关系网络的非正式性,以及组织合作意愿不完全等组织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形塑而成。本文还指出,在当前整体限制性的制度环境下,正是这种不完全合作策略使得NGO联合救灾在面对各种挑战的情况下成为可能,但也因为合作的不完全性,使得联合行动难以持续。NGO进一步的持续合作还需要新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探索微博空间中环保非政府组织间关注/认同关系网的结构,并结合组织间网络、社会运动联盟、互联网研究文献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来探究网络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非政府组织间存在紧密的虚拟联系。统计分析显示,组织间虚拟关系受网络自组织机制、组织资源、合适性原则(注册状态)、同质性原则(离线关系、地理位置、关注领域)和微博使用活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源发挥“信号”功能,是组织可信赖性的基础,资源未知者不容易被关注/认同。对于资源已知者而言,资源匮乏者更积极利用微博平台。未注册组织主动与其他组织建立关系,注册组织则避免与未注册组织建立关系。具有线下合作关系或处于同一省份的组织之间更可能建立关注和认同关系,但活动领域仅对认同关系具有影响。微博使用活跃程度也对组织间关系具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NGO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所起的作用也从小到大,这一过程也引起了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国内关于环境NGO的研究涵盖了环境NGO的发展历程、外部环境、发展模式、自身能力、前进障碍和相关对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在有非政府组织的地区,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水平要比没有非政府组织地区的农民工高,这种差异尤其表现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8.
陈蕴哲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9,(9):40-42
公信力是一切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组织的公信力主要体现在对外部的承诺和践诺能力,同时也在于自身对角色及功能的定位和发展。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这已是理论界的一大成果,也是非政府组织确定自身作用领域和功能的主要依据。同时,在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方面,我们必须对其自身的局限性(志愿失灵)进行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只有依托其自身的功能和工具才能得到提高。只有明确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领域和有效工具,才能有效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9.
柯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0-82
当前,社会保障的服务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社会保障领域的诸多问题更需要依靠相关行为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对参与社会保障的服务主体进行简要阐述,旨在明晰主体责权利的同时,为研究主体合作必要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容貌与常人无异。但是,他们不会说话或是只有微弱的语言能力;他们不喜欢也不会与人交流,他们表达喜悦的方式是尖叫,表达亲近的行动可能是拳打脚踢;他们常常偏执于一种习惯不能改变。通常他们被归类为精神病或者弱智。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称:自闭症患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国内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各种服务手法,探寻中国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发展之路,为中国的自闭症机构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这些遭遇不幸的儿童进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