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ommerfeld David Reisch Michael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2003,14(3):299-320
Th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Reconciliation Act (PRWORA) of 1996 dramatically transformed the structure and goals of the public welfare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vast body of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generated by the 1996 welfare reforms largely overlook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despite their substantial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involvement in the delivery of social services to low-income population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unique assessment of PRWORA's implication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90 social service NGOs operating in the Detroit metropolitan area. Examination of their services, staffing, budgets, and clients reveals many changes experienced by NGOs between 1996 and 2000 related to the welfare reforms. Overall, the findings suggest an increased role for social service NGOs in the public welfare system as well as concerns regarding their capacity to adequately fulfill this growing responsibilit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52.
关于中国NGO法律政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0年代以来,NGO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NGO相关的法律政策环境无疑成为影响其进程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文章基于对我国NGO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历史过程和现状特点的理解,对围绕我国NGO法律政策环境的一系列问题,诸如NGO的法律地位、概念界定和分类体系、登记管理体制、税收政策、社会监督机制、政府财政支持、人事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和系统的分析,试图从总体上搭建一个有利于培育、发展、规范NGO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为下一步推动国家制定和完善有关NGO的法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非政府组织理性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0-14,20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及公民社会的兴起,为推进中国政治理性化发展既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迫切需要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与思考二者之间的互动和协调。作为公民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其所具有的平等性、参与性、相对独立性以及志愿性等特点,使其不仅具有韦伯所言的工具理性,也具有哈贝马斯所指的公共领域交往理性的性质。可以通过组织自治、加强组织内部的民主化以及发挥国家的作用,来推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理性化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54.
刘鹏飞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0-13
21世纪以来,我国残障非政府组织(NGO)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目前仍难以有效满足庞大残障人士的需求。目前残障NGO参与社会保障还存在较多困难,应通过强化NGO建设,优化外部环境,拓展制度空间等措施推进参与合作。 相似文献
55.
新闻场与社团组织的权力冲突与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生产的社会学分析,除了最常见的政治、经济等视角外,在社会结构转型的现代社会体系中,尤其需要关注各种社会性组织的影响。因为,媒体对于新闻价值和不同的非政府组织可信度的判断,会影响他们如何以及何时报道。在很多时候,这种判断是有特定语境的,往往与非政府组织独特的公共传播策略有效性相关。但结构性的变量仍然是显见的,比如媒体对半官方性质的NGO往往有较高的关注度,并且很少对这些组织提供的信息持质疑态度。 相似文献
56.
政府与NGO合作关系的逻辑与生成——建构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构主义出发,政府与NGO的合作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双向建构中生成的。逻辑上,政府与NGO的关系总是不断地从对抗走向统一,趋向由不良的结构螺旋上升为良性结构。由于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政府公共事务“不可治理性”的增强,以及资源的“外部限制”与“外部依赖”,政府与NGO只能改变原有认知,在合作中寻求发展。虽然目前双方的合作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只要双方在公共利益的指引下坚持双向沟通、反思抽象、内外协调、积极行动,就能够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发展中不断接近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7.
NGO、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非政府组织日渐崛起,"以民为本"的全球公民治理日益替代"以国为本"的国际关系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的新范式.反全球化运动是以NGO为主体的国际性公民运动,它针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进行游行示威抗议,强烈要求扭转和纠正全球的负面效应,客观上推动了全球治理.NGO/反全球化运动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多种多样:有抗议示威、论坛会议、监督制约及倡导建议等方式,由此达成国际社会民主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协调形式 相似文献
58.
转型期的社会管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定位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定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继而在理论上构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政府、市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三大行为主体合作互动、和谐共生,即政府的行政式管理、市场组织的经营式管理和非政府组织的自治式管理并存。 相似文献
59.
美国非政府组织在香港通过发表研究报告、为选举提供技术支持和直接支持香港“泛民主派”的反政府活动来介入香港“一国两制”的实施。美国涉港活动的非政府组织与美国政府有密切的人事关系,这些活动背后有着美国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庞大支持。为了香港2017年开始的民主选举政治顺利开展和“一国两制”的顺利推进,以及为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中国政府必须从政治上和法律上采取以下措施:继续坚持“爱国者治港”和“高度自治”原则;鼓励香港建制派深耕基层;落实《基本法》23条立法。 相似文献
60.
作为官办NGO的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在调解消费纠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开辟了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这一运行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效能,而且还进一步融洽了社会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消协”为样本的官办NGO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所发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协调功能,是任何政府机关和纯民间组织均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官办NGO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积极创设其良性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