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本文运用出土文物材料与楚辞文本相印证的方法,重点考释屈赋“扬灵”及“灵”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萨满教是蒙古人信仰的古老宗教,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萨满神歌并不是在民间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与蒙古族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将萨满神歌与科尔沁民歌从音乐基本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张以人的本性作为研究的内在根据,以人的信仰作为研究的主线。从"信仰的主客互映性"等方面论证了萨满文化研究应以人的本性为研究对象。人的本性是在人的原始本性与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张力当中呈现出来的,本文论证了人性本身既是一种超越性,又是从这种超越性向现实性的回归,即人本身就是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矛盾统一体。人性本身就是信仰,是一种感觉的人性。因此,本文认为信仰是主体自身存在的方式,也是一切精神、物质现象建立的基础。信仰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因此,应从人性的角度去解决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以及探讨向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回归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是萨满教研究的重要内容,萨满神辞则是清官祭祀仪式中的核心。乾隆十二年(1747)《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颁布,清宫萨满从此便以固定的神辞诵唱神灵。本文探讨了清宫萨满神辞形成的原因,并分别解析了汉文本和满文本神辞的特点,展示了清宫萨满神辞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郭淑云 《西域研究》2012,(2):96-103,144
我国萨满教研究历经80年学术历程,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即学科基础理论不断完善;主要以本土萨满教为研究对象,具有突出的活态性;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政学一体到学术自立的过程;研究队伍的形成带有自发性,本民族学者的主位思考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还在探讨我国萨满教研究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萨满教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蒙古萨满神歌中所见的指代自然物的保护神qayirqan/qayiraqan的词源进行了考察 ,认为它来自古突厥语中指代类似自然物的称谓qadirqan的音变形式qayirqan ,其基本词干qadir原为“坚强的 ,严酷的”等意。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成书于满汉文化大融会的乾隆时代。曹雪芹深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巨著《红楼梦》带有浓郁的萨满色彩。萨满“三界”、“三魂”说,“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等观念在《红楼梦》文本中得到了艺术渗透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杨福泉 《民族学刊》2019,10(4):27-36, 106-108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方纳西学研究的进展进行评介,指出近年来西方纳西学的研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东巴教文化为聚焦点的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相结合,推出有深度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且关注当代的文化变迁,学科涉及宗教学、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旅游人类学、民族音乐学、语言文献学等;三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合作进行的学术活动在加强,具体表现在合作进行展览,合作研究、合作教学、合作翻译整理纳西古文献等。研究者对纳西学的研究也扩大了更多的研究空间,将纳西东巴文化作为解读喜马拉雅周边文化区域中的前佛教文化、萨满文化种种不解之谜而进行深入研究的趋势在西方学者中不断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新疆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实地调查,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一位新疆回族女萨满毛艳的得道经历、治病的主要手段及治疗的几个典型病例。通过个案研究,希望引起学术界对新疆回族较为普遍存在的萨满现象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我国北方许多民族都曾信仰过萨满教,但各民族在萨满通灵身份认定上却大同小异.本文从结构主义分类学的角度对萨满通灵身份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另类"分类模式,认定部落中出生异常或有病自愈的人,为具有通灵身份的萨满,这种分类法是对列维·斯特劳斯二元分类法的一个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