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的差异与互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端志 《文史哲》2003,(6):52-57
训诂学是我国古代学者从认知方面研究汉语语义的传统学科,词汇词义是其核心。词汇学是近百年来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新学科,其研究中心也是词汇词义。但是,这两个学科产生的条件不同,哲学基础不同,研究汉语的历史阶段也不同。因此,对词汇词义的认识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研究的都是词汇词义,它们又有一定的内同性。差别和内同都反映了这两个学科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当中就包含了汉语词汇词义研究的原创性。其重点在于汉语语言单位、汉"字"的性质、汉语词汇的单位、结构和理据以及词汇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32.
蔡方鹿 《文史哲》2005,(1):23-25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统一的大国。先秦时期诸子学说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与兴起。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 ,从春秋到战国 ,中国大体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各自特征的文化区域 ,先秦诸子的形成与这些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地域性传统贯穿在其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全部历程之中 ,两汉至隋唐如此 ,宋元明清表现更为突出 ,就是中国近代哲学也还是摆脱不了地域传统的影响。因此 ,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域性传统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而当下学界对此挖掘不够 ,为了深化对该课题的研究 ,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 ,现推荐给读者 ,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今后 ,我们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继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33.
现代中国处在“古今”(传统与现代化)“中外”(东西方文明)矛盾的焦点上,原本存在着时空差距的问题同时出现在当下的中国,因而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必须考虑综合性的和历史性的因素,而不是“单一的”或“纯粹的”理论研究。这意味着方法有时比理论更重要,因为彻底贯彻某种理论往往在遭遇困境时难以调转航向。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文化多样性具有“透视主义”的特征,不同文化的世界观不仅是透视性的,而且是开放的,由此而形成无限的文化多样性。世界性的视野要求将中国或任何一个国家置于世界性的背景下,在其与所有国家之间的关系或关联中把握文化或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坚持一种世界性背景下的多元化立场。  相似文献   
434.
燕赵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精神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振纲 《文史哲》2005,(1):25-27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统一的大国。先秦时期诸子学说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与兴起。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 ,从春秋到战国 ,中国大体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各自特征的文化区域 ,先秦诸子的形成与这些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地域性传统贯穿在其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全部历程之中 ,两汉至隋唐如此 ,宋元明清表现更为突出 ,就是中国近代哲学也还是摆脱不了地域传统的影响。因此 ,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域性传统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而当下学界对此挖掘不够 ,为了深化对该课题的研究 ,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 ,现推荐给读者 ,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今后 ,我们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继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35.
在汉代,章句学兼具政治和学术双重属性。作为政治活动,章句学的出现与儒术的兴起相伴,并得到了汉朝政府的大力支持,章句学的主体内容是儒家经典,主要作者是经师和博士;作为学术活动,章句学既包含文字训诂,也包括义理阐释,并由义理阐释而滋生出强烈的学术派性。汉代章句在风格上也几经变迁。在繁盛期,章句的义理诠释部分十分臃肿;到了后期,章句逐渐复归于简约的风格。章句风格的转变与今文经学向古文经学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436.
戴德、戴圣为从叔侄关系,戴德年长于戴圣,早于戴圣师从后苍学《礼》,有弟子徐良、桥仁;阳朔二年前后,先于戴圣而亡,桥仁改师戴圣。后苍弟子中,戴德、萧望之、冀丰差不多同年,而戴圣则与匡衡为同年人。两戴的学术活动应历汉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就学术地位和影响而言,戴圣较戴德要高出许多。  相似文献   
437.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道周的学术生平来看,理学类的问业著述与经学类的著述是交迭出现的,说明在其一生治学中,对理学与经学始终是兼顾的。即便是在《榕坛问业》这样一部以理学为主的问答录中,也常常涉及经学内容。从工夫论角度看,黄道周理学与经学思想的交融体现为一种回环互补与融合统一的模式,他认为工夫不是节节往上、一劳永逸的,而是前后兼顾、回环往复的整体形态,换言之,治世与治心是并举的,都是本体上的工夫事业,并由“敬”贯穿始终,使治世与治心融为一体、相互成就,由此保证至善的状态长久维持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