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78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篇 |
民族学 | 31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580篇 |
理论方法论 | 114篇 |
综合类 | 3329篇 |
社会学 | 90篇 |
统计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244篇 |
2007年 | 324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334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335篇 |
2002年 | 290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王安石的诗文风格可用“瀑出山涧”为喻。其立意卓尔不群,超凡脱俗,如壁立千仞,具有峭拔美;其抒情激情澎湃,无所羁绊,如瀑挂前川,飞流直下,凌厉强悍,具有阳刚美;其结构布局,叙议结合,一线贯穿,具有和谐美;其诗文形制短小,意蕴深刻,简洁明快,省去了百川支流的汇聚过程,展示着飞流直下的瞬间美景,具有精简美。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余华曾以冷漠叙事闻名文坛,90年代以来他一反原来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消极看法,温情观照人世间的一切,音乐是其风格转变的重要契机音乐给予他爱,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余华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其作品叙事风格由冷漠向温情的转变. 相似文献
63.
新诗在20世纪汉语诗坛占有主导地位,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诗体。尽管有很多诗人致力于新诗的诗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立了新诗的初步形态,新诗诗体建设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20年代初中期初步确立了新诗的基本形态,特别是确立了新诗的两大形式特征———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新诗却始终处在文体自发与文体自觉、诗体的准定型与不定型、诗的律化与自由化、诗人的文体自律性与文体创造性的对抗与和解中,其中对抗远远大于和解,造成每种诗体都无法进行持续的建设,使诗体建设成为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目前正是加强诗体建设的重要时期,21世纪新诗的诗体建设既要正视现实,又要面向未来,既需要现实的构建策略,也需要理想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64.
教学导入要紧扣教学主题,由浅入深、由感性材料入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同时要注重导入的衔接性、趣味性、新颖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65.
66.
甘智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5):58-59
现代文学史上 ,至少存在着以胡适和鲁迅为代表的两大短篇小说文体观。鲁迅从人类思维运作的角度 ,将短篇小说看成是塑造形象为中心的 ,从现实到文本的审美与转换。这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文体观。 相似文献
67.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学术中心,它既发扬光大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校,其兼容并包、来去自由的办学思想促进了学宫的繁荣发展,其经验对当代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陈帆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2,4(4):155-156
中等专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怎样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学校各类档案信息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文章从增强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队伍建设、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更新观念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69.
张东荪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哲学家。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既主张思想文化自由又认为计划经济可行,这种矛盾的观念现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张东荪经济思想演变的历程,及其经济思想与文化理念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张东荪的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特点。这一特点证明了人类知识自负和理性自负在近代中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70.
从词源学与法学自身的发展史看,法学的实践性面向不容否认。导向于实践的法学思维可被称为实践法学思维,它可以分作三个层面。在哲学层面上,实践法学思维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实践哲学本身,它的内部又包含着两支传统。在法哲学层面上,这种思维主要探讨两个论题,即正当性与科学性,前者追问法律作为行动理由的正当性基础何在,后者则回答法学是否具有科学知识的属性。在法学方法论的层面上,实践法学思维通过不同方法来追求合理性与理性这两种不同的目标。因此,实践法学思维呈现一种三层面上的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