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7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183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950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33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运用潜能模式建立了城市区位优势比较的定量化模型,并对内江与绵阳、乐山的区位势能值进行了计算与比较.结果表明,内江的区位势能值明显高于划入成都平原经济圈的绵阳、乐山.由此得出结论:内江市具备四川省优先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02.
103.
通过对一类选点最值问题的探究,提升了这类最值问题的研究价值、应用价值,同时也训练培养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4.
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中存在的分析深度不足,或者分析指标越多效果越不理想的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的实证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首先,构建了自主分析的模型——奇异值模型,利用实证调研数据,从区域发展差异度的角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多指标分析,确定了六个不同发展层次的发展区域,找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文章以灰色GM(1,1)模型背景值的优化为研究目的,讨论了传统背景值构造方法适用于低增长指数序列、对高增长指数序列拟合产生滞后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利用非齐次指数函数x(1)(t):A.eBt+C在区间[k-1,k]上与横坐标轴所围实际面积来构造背景值的新方法,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证明;在不同发展系数a条件下,比较了背景值构造方法对模拟和预测精度的影响,给出了新背景值条件下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大量的数据模拟和模型比较表明,新背景值构造方法提高了背景值的精确性及灰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8.
文章给出了广义区间值模糊软集的矩阵形式,基于区间值模糊数的算术加权平均算子,研究了广义区间值模糊软矩阵序列的算术加权平均算子.然后,给出了区间值模糊数的得分函数表达式,进而定义了广义区间值模糊软矩阵的得分矩阵.利用广义区间值模糊软集的标准化得分矩阵定义了它的加权比较矩阵.最后,基于以上几种矩阵,给出了具体的广义区间值模糊软集环境下的群决策算法,并且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2006年——2010年各年中国大陆省级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别进行评价排序,按照最大序差变化范围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分析,再利用二次加权法对各年综合评价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中国大陆省级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排序,最后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把握各省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0.
汤放华  仝娟  曾志伟 《城市》2012,(2):47-51
不同区域的城镇体系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分形理论认为城镇体系存在一定的自相似性,这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空间联系等方面的测度提供了量化标准,为城镇体系未来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Mandelbrot·B、Battv·M等多位国外学者用分形理论对城市形态、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及城市体系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如陈彦光、刘继生对城市体系分形的基本测度模型提出了修正,陈勇、艾南山探讨了城市结构的分形特征,姜世国、周一星等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北京市城市体系并论述了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