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37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48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5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Abstract:  In the 1960s, the former Japanese 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 (MITI) controlled key industries through its industrial policy.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this policy was based on an economic rationale. In particular, the MITI justified what are known as recession cartels on the grounds that reducing production volume would prevent destructive competition. Our purpose is to go beyond this current economic understanding via a sociopsychological analysis. We focus on the so-called Sumitomo Metals incident of 1965 when the Sumitomo Metals Company refused to follow the MITI guideline demanding a reduction in steel production. This was the first such incident in which a private company explicitly refused to abide by MITI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We hold that the industrial policy was not necessarily based on an economic rationale. Sumitomo was alone enjoying profit while all other companies were suffering loss. The MITI and major steel manufacturers insisted, without economically sound reasoning, that Sumitomo should reduce its steel exports. On an economic basis, however, steel exports should have been promoted, not restricted, to counterbalance the domestic recession. The whole incident was a sociopsychological battle disguised as an economic debate, and the economic argument of the MITI and other steel manufacturers was actually an elaborate scheme of psychological rationalization. Their severe denouncement of Sumitomo is best explained by the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s of projection and displacement. Furthermore, the recession cartel in this case was essentially a ritual of collective suffering under the orchestration of state authority.  相似文献   
82.
中国近代海关贸易报告的主要传播渠道为:一是免费赠送,二是公开销售发行。其传播的范围和对象十分广泛,带有较强的国际性特征;传播对象不只局限于政府机构,更多的涉及到文化教育等部门。海关贸易报告的传播,树立了中国近代海关的国际形象,提高了报告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增加了报告的利用率,增强了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这说明海关贸易报告不是以往学界所认定的间谍性质,而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3.
虽然东亚产业分布正从"一极集中"到"多极分散",中国东部沿海也在迅速崛起,但笔者依然反对"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实行的是"非完全、彻底的"市场化,且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不能代替说明整个中国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入WTO之后会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成为日本及其国民真正迈向国际化的契机。日本要想有效地利用好中国的优势,一方面应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支持本地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内部国际化。  相似文献   
84.
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阐述了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理论上主要从当前的国际环境及中国的国情两方面论述了适当增加进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证上则是利用动态分布滞后(ADL)模型对进口与GDP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进一步说明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建议:中国应适当增加进口以解决当前存在的贸易问题。  相似文献   
85.
86.
在能源领域,中国与中东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合作前景广阔。虽然中国与中东产油国间合作的重要性已成为双方的共识,各项制度安排逐渐形成,合作条件日趋成熟,但双方合作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生产设施的滞后、运输瓶颈等,尤其是中东地区的环境安全。双方还面临着如何将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相结合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7.
关于加入WTO对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入 WTO对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入手 ,剖析当前地方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应对 WTO的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8.
根据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制定的外贸政策 ,只能导致单向的非互惠自由贸易 ,最终的结果多为贸易的不平衡。绝对优势(动态比较优势)不仅是经济发展(不是增长)的决定因素 ,也是贸易模式和贸易商品的决定因素。因此 ,外贸政策的制定应以动态的比较优势为理论依据 ,否则就要自食静态比较优势所带来的非互惠的单向自由贸易的苦果 ,美国今天的贸易赤字就是最好的教训  相似文献   
89.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绿色浪潮迅速席卷全球,已经并继续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21世纪必将成为“绿色世纪”。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发展,使我国的外贸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扩大绿色产品出口的机制;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绿色产业;依据国际标准,培植绿色企业;研究国际绿色认证标准发展动态,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90.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充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这加大了我国商品出口的难度,极大地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在应对时存在着诸如出口产品质量较低等一系列缺陷,故而常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我们应采取包括建立完整通畅的信息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来跨越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