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66篇
民族学   21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1篇
丛书文集   679篇
理论方法论   250篇
综合类   3386篇
社会学   169篇
统计学   1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但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2.
教授会是大学中的学者团体组织,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大学的起源时期.在千余年的大学发展史中,教授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大学的早期,它以行会组织的方式领导大学的自治管理;在漫长的发展期,它铸就了大学“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坚定地捍卫着学术自由的权力;在现代大学中,它的功能在“共治结构”下进一步专门化,但依然不可或缺,举足轻重.教授会是大学中最古老的机构,它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及学术生活的天然践行者与捍卫者.  相似文献   
103.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是名教的遵循者也是名教的载体,对名教有效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弼名教与个体统一的名教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自然之性是名教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是名教施行的方法;“性其情”是名教与个体统一的人格范式。个体安于名教,圣王施行名教,以及性其情的个体人格范式。个体与名教的统一,既可以维护个体本性又可使名教生命力持久不息。  相似文献   
104.
人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问题。每个国家的人权观都是本国主流文化在人权领域的表现。中国和西方的人权观在诸多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价值定位和选择。中国人权观主张义务本位,西方人权观主张权利本位;中国人权观发生于礼治环境,西方人权观产生于法治环境;中国人权观侧重对超验人生价值的追问,而西方人权观侧重现实的功用;中国人权观重视群体的权利,而西方人权观重视个体的权利;中国人权观重视人际的和谐,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际的界分;中国人权观侧重人生价值的完满,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生日用的实现。西方人权观的致用性、个体性、务实性可以弥补东方人权观“有神无体”的制度性缺失;而中国人权精神的高远性、和谐性、完满性则可消除西方人权观“有体无神”的工具性僵硬。  相似文献   
105.
在西部各民族的信仰民俗中 ,象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不仅传达着人们的宗教观念 ,同时也表现出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本文旨在探讨其象征的美学内涵 ,为进一步研究西部审美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取得初步发展成果的同时,还依旧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采集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数据,并进一步通过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京津冀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及结构特征,据此提出打造区域共同文化品牌、保障居民收入持续平稳增长、针对青少年文化消费市场创新营销模式、培养其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及文化创新能力等改进措施,从而优化推动京津冀文化消费市场协同发展的路径,打造互联互通、开放统一的区域文化消费市场,使区域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成为促进文化产品供给的市场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7.
当前深度贫困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发展能力与机会的缺失以及心理的失衡与自然、经济上的致贫因素交织互构使得深度贫困不断地积累和沉淀,并突出地表现在地域与人群两个方面。深度贫困主体的现实境遇启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治贫理念、方法和路径,发挥伦理关怀的功能。伦理关怀是深度贫困主体的内在需要,无论从责任、正义角度还是基于关怀伦理立场,社会都有为深度贫困主体提供伦理关怀的义务。在伦理关怀中,我们要以生存为基础,完善“深度贫困”的物质关怀体系;以尊重为宗旨,满足深度贫困群体的精神需求;以制度为保障,促进深度贫困群体的权利实现;以发展为目标,培育“深度贫困”消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8.
传统农业时期,中国农村曾普遍存在农民的生产互助行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巨大进展,农户的农业服务需求迅猛增长,但农民合作社的生成比较困难,农户之间的非正式合作也明显减少,“农民合作难”现象突出。作者以甘肃、青海、宁夏三省的实际调研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农业产业化引起的农户农业服务需求的具体变化与农民合作基础的相应变化。研究显示:(1)农业生产多元化、农户经营规模分化、现金收入增长、农户的亲戚邻居情谊淡化等因素冲击了传统农业时期的农户非正式合作行为。(2)我国农户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解体,新的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尚未建立,是现阶段农民“合作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条件下以行政力量推动成立的农民合作社往往成为“空架子”合作社。  相似文献   
109.
高铁背景下京津冀旅游交通可达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的全国性建设与运营,各地可达性格局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对城市群选择旅游发展战略、实现旅游系统联动、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有着重大的影响.文章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对象,研究分析了高铁开通前后各地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变化量和变化程度,并探讨了变化差异的原因和影响,为京津冀地区选择旅游开发重点领域、制定符合各地特点的战略目标以及开拓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应当重视伦理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都没有开设伦理学必修课程,学生因为没有接受必要的伦理学教育而普遍缺乏起码的伦理学素养,这已经并将继续导致诸多不良后果。本文针对这种状况提出,应该尽快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普遍的伦理学教育。文章论述了普遍进行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伦理学教育,并对如何广泛开展伦理学教育提出了框架性构想,对当前实施伦理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