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40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97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沅水中游地区在清代广泛接纳外来移民。促成移民大量迁入该地区的因素有垦荒运动、改土归流、驻军防苗和工商业发展等。这个时期的移民影响了沅水中游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2.
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或制约着经济增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文章首先对长三角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从产出和就业两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算,然后从结构效应的角度,就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一般分析和规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就三大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速度与初期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即三大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神秘的河流》是澳大利亚小说家凯特·格伦维尔的一部反映殖民时期的历史小说。小说真实再现了英国殖民者在澳洲的创业、发迹过程中伦理和事业的两难抉择。《神秘的河流》中河流不仅是索尼尔个人精神家园栖居地,也是人类远离尘嚣的重要媒介;小说通过河流意象的书写,揭示出田园牧歌式的创业史实则是欲望机器中的田园挽歌。  相似文献   
104.
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旅游形象。嘉陵江主要流经广元、南充、广安、重庆等地,流域内各地单独对嘉陵江的开发,都难于形成嘉陵江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导致嘉陵江主题形象长期缺位,造成对外的整体形象模糊。本文在综合考虑嘉陵江的资源特点和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千里嘉陵江为载体,将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红军文化、将帅文化、丝绸文化、巴文化等整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区整体形象塑造,提出“嘉陵千里生态游,川渝两地文化行”的嘉陵江旅游主题形象口号,并设计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既统一又各有侧重的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05.
黄河三角洲近代棉业改良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棉花品种科学改良试验基地,成功选育出脱字47号、36号、57号等美棉良种与齐东4号等中棉良种,并进行了一系列棉花栽培试验。黄河三角洲近代棉业改良不仅对黄河三角洲,而且对山东乃至全国棉作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打造并愈益彰显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的特色与地位,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山东植棉大省的地位,三是引领、带动了全国植棉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中原商周文化向长江流域的扩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的,其影响程度及结果也不相同。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岗时期曾大规模向长江流域扩张,直接促成了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殷墟时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商王朝疆域的内缩及对周边控制力量的减弱,促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迅速发展,并使区域性文化中心得以形成。此时,南方青铜文化明显承袭二里岗时期所形成的一些传统,同时又接受了以安阳殷墟为中心的中原晚商文化的新因素。长江流域各支青铜文化在中原商王朝礼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不仅进行着物质文化的融合与统一,而且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融合与统一,为西周集中统一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而到了西周中期,中原地区的强势文化已波及到大江南北,长江流域已成为西周王朝政治文化统辖的直属地区。随着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江流域有的部族已开始采用中原商周的礼仪制度作为社会的整合手段,以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长江流域在商周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既体现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与其政体性质及生活形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反映出长江流域的古代社会主要通过地方与中央的行政隶属关系被纳入文明社会的发展框架中。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组团式城市群理论,研究了宁夏沿黄城市群发展问题。通过对宁夏沿黄各城市发展的定位分析,提出了宁夏城镇体系的“3 2”发展模式,认为:宁夏城市经济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企业的大规模集聚和城市的大规模扩大,尤其是吴忠、青铜峡、石嘴山三市将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不如以组合式大城市为目标更为合理。以同核型、组团式城市群形成大银川市、大吴忠市和大石嘴山市三个大城市,加快相邻城市的一体化步伐;同时,关注中卫市和固原市与周边城镇和区域的经济联系,应该是宁夏城市化重要的政策选择。近期沿黄城市群建设能够取得突破的是三个组合式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8.
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的苏皖南部与浙北地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良渚文化,经夏商时期点将台、湖熟、马桥文化,到周代吴、越国家社会,其文明化进程经历了繁荣——衰弱——再繁荣的曲折过程。与此相对应,长江下游的宗教信仰也经历了从史前本地传统的发达与完善、到夏商外来占卜系统的传入与发生、再到周代民间信仰的复兴与丰富的不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上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功能都呈现出不同特点。总体来说,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宗教神权从与世俗王权相结合的至上地位,发展为与王权分离的实用、功利地位,其与世俗王权的相互关系不断发生着改变,社会地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宗教信仰的这一变化,事实上是华夏民族早期文明发展中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09.
唐朝年间,潮州韩江流域存在着一种生性凶猛,能伤人畜的鳄鱼,当时的韩江也因此被称为“鳄溪”或“恶溪”。韩愈祭鳄,并未真正把鳄鱼赶出韩江流域,之后潮州还有鳄鱼的记录。在气候的变化、海岸线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多重作用下,加速了鳄鱼灭亡的进程。如上作用在宋以后就更为明显,在优胜劣汰的规律下,鳄鱼或死或向南方的海域迁徙,最终绝迹于韩江流域。  相似文献   
110.
明清晋陕沿黄流域贸易经济圈刍议--以晋西、陕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两省地域相邻,经济交流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该区域形成了沿黄河两岸地区的固定贸易圈,并富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同处于本省经济中心辐射网的最边缘,两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体现了沿黄河流域贸易圈快速而稳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